寧夏林業所,這個地處西北內陸的科研院所,經歷了從瀕臨破產到起死回生的“涅槃”,把林業這個原本略顯弱勢的產業經營得紅紅火火;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這個曾經找米下鍋、舉步維艱的院所,通過創辦產業和改制上市,一躍成為行業翹楚,企業資產增值10萬倍……
10多年來,這樣的故事不斷發生。正是科研院所轉制改革帶來的創新動力,引發了“破蛹化蝶”般的蛻變。
“從1999年開始,全國先后有1300多家應用開發類院所完成了企業化轉制。這些院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科技與經濟結合緊密了,院所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能力增強了!12月20日,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翟立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十一五”期間,260多家中央級轉制院所獲得國家部委的縱向科技經費約150億元,是“十五”的1.7倍;來自企業的橫向技術服務性收入達768億元,是“十五”2.3倍;向行業企業轉讓技術成果累計16000多項,受益企業近10萬多家。
從“等靠要”到向市場要效益
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是我國科技體系結構的重大調整,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院所轉制后,改變了大量產業類院所游離于企業之外的狀況。”翟立新說,改革前,我國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院所和高校,通過轉制改革,相當一部分院所轉制后成為企業的研發機構。全國獨立科研院所數量由改革前的近5000家,減少了近1/4,精干了科研隊伍,優化了科技體系結構,增強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到目前,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和企業研發人員占全國研發人員總量的比重,均達到了70%以上。
院所轉制改革還激發了創新的活力。江蘇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人這樣描述改制前后的對比:原先事業體制下是“等、靠、要”,現在變成了到市場中找飯吃;過去是“鐵飯碗”,現在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過去比勞動時間、比吃苦耐勞,現在比工作效能、比創新精神……
發生蛻變的不止江蘇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霸核D制后,科研開發從過去依靠政府給項目轉變為主動面向市場找項目,強化了技術開發的應用導向,科研開發與市場需求的結合更加緊密!睋粤⑿陆榻B,目前大部分轉制院所已基本建立起科技型企業的運行制度, 90%以上的院所建立了企業會計制度和全員勞動合同制度,90%的以上的院所加入了企業社會保障體系。同時,院所在轉企的同時推進了改制,以產權多元化和規范法人治理結構為重點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促進科技與資本市場的融合,目前大部分中央級轉制院所對下屬企業實行了公司制改造,已有中聯重科、烽火科技等30多家轉制科研機構的骨干企業成功上市融資。此外,科技人員的收入明顯提高,由于推行了科技成果轉化的股權激勵辦法,很多骨干科技人員擁有了企業個人股份,激發了他們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
- 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關于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 2019-08-22
- 2019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企業、中關村、高校及科研院所)在京發布 2019-06-03
- 2018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 | 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業績 2019-03-03
- 朱永新:建議嘗試一下大學轉制改革 2010-04-15
- 北京化工大學“十一五”科技成果展隆重開幕 2012-03-19
- 華東理工大學一“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通過科技部驗收 2011-12-08
- “十一五”國際科技合作成果展即將揭幕 201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