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女化學工作者共享化學時刻”早餐會側記
2011-01-2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無機化學家任詠華就是這樣一名“離經叛道”的女性。任教于香港大學化學系的她是目前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在2010年底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聯合設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中,任詠華和其他4名女科學家共同獲得了這一全球女科學家的最高獎項。
外面就是繁華熱鬧的香港,任詠華卻喜歡在自己的實驗室里鉆研另一個世界。她說:“化學是一門富有巨大創造力的科學。化學從其他學科中脫穎而出的魅力,在于它創造新物質的能力,它是一門創造新分子的核心科學。我一直認為,能成為一名化學家,我是幸運的,我也以此為榮。”
任詠華坦承,很多女性在職業中還面臨著因性別歧視所帶來的困擾。這樣的事情在許多亞洲國家尤為普遍,甚至在許多國際大都市中,傳統和不公平的價值觀也仍然存在。
“我希望有更多成功女性的故事能夠鼓勵年輕女性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受傳統社會觀念和家庭壓力的束縛,只去扮演和履行所謂的‘婦女應有的社會和家庭角色’。我真誠地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能夠接受挑戰,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任詠華說。
任詠華認為,無論是聰明才智還是科研能力,男士和女士都沒有什么區別。她說:“我深信,無論性別如何,屬于什么民族,個人背景又是怎樣,只要有激情、有獻身精神和全心全意追求科研的決心,就能出類拔萃,并作出杰出的成績。居里夫人就是我們的榜樣之一。”
18歲和80歲
在會議現場,記者注意到一個特殊的參會者,她是一名穿著校服的中學生。來自潞河國際教育學園的高三學生李婉晴,今年拿到了包括英國帝國理工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在內的5所頂尖高校化學系的錄取通知書。
“我很喜歡作研究,很享受在實驗室中的感覺,所以就把化學作為自己高等教育的專業了。”李婉晴說,“我希望自己能像我所崇敬的學者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化學家。”
有這樣年輕力量的加盟,陸婉珍當然備感欣慰。她也回憶起自己選擇化學的初衷:“我在中學有一個很好的化學老師,以至于我們班上好多人都選擇了化學專業。另一個原因,我父親是從事紡織業的,但他一直覺得農業產品不足以滿足人們全部的生活需求。當時剛好碰上人造纖維問世,我父親就對我說,你看,化學也能解決人們穿衣的問題。”
“這些往事現在說起來很幼稚,但我進了化學的大門之后,就一直沒有再動過了。”陸婉珍笑稱,“哪怕再讓我選擇一次人生,我還會選擇化學。在這行業里,我感到了快樂,它也讓我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從豆蔻年華到耄耋老人,陸婉珍與化學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她用自己的人生經歷,透過《科學時報》向年輕人表達了殷切的期望:“如果你喜歡化學,那么就選擇這個職業吧,不會錯。你當然也會碰到困難,但困難一定是可以克服的。我這些年看到的事情足以證明,科學的前景一定會越來越光明的。”
Pike也在講話中指出,國際化學年的目標是讓公眾更多地了解化學為滿足社會需求所作出的貢獻,鼓勵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人們對化學的熱情,用化學創造未來。他同時希望女化學家要以自己在化學行業的成功,鼓勵更多的年輕女性投入到化學事業中來。
“我相信,今年是屬于我們的一年。”任詠華最后說,“我們需要借助這個機會向公眾宣傳化學的貢獻和重要性。其實化學的貢獻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公眾并沒有意識到。此外我們還必須鼓勵更多的年輕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激發他們學習化學、學習科學的興趣,鼓勵他們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而共同努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