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即將出版的《2010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中了解到,從全國監測結果看,無論是科技人力投入還是科技財力投入,都有較大幅度增長。從產出情況看,我國專利戰略的實施促進了專利數量的提高,國內三種專利申請量達到97.7萬件,比上年增長17.9%,授權量達到58.2萬件,比上年增長41.3%;全國共發表科技論文52萬篇,比上年增長10.2%。SCI數據庫世界科技論文總數為144.2萬篇,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為12.8萬篇,占世界份額的8.8%,排在世界第2位;全國共登記重大科技成果38688項,比上年增長7.6%。全國高新技術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4590.3億元,比上年增長8.1%。新產品銷售收入增長明顯,總量達到57978.1億元,比上年增長13.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達到38202.0億元,比上年增長22.4%。
據“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及綜合評價”課題組負責人分析,從地區監測結果看,全國大部分地區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有所提高。根據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的高低,可將全國(不包括港、澳、臺)31個地區劃分為五類:第一類為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8.22%)的地區,和去年的排序相同,仍為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江蘇和遼寧;第二類為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高于50%的地區,包括浙江、陜西、山東、湖北、福建、黑龍江和重慶;第三類為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在50%以下,但高于40%地區,包括吉林、湖南、四川、甘肅、河北、山西、新疆、內蒙古、青海、安徽、海南和河南;第四類為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在40%以下,但高于30%的地區,包括江西、寧夏、廣西、云南和貴州;第五類為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低于30%的地區,是西藏。
將2010監測與2009監測比較,全國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比上年提高了1.23個百分點,高于這一增幅的有24個地區,天津和寧夏低于上年水平。
“在科技領域取得以上成績的同時,通過科技進步統計監測也反映出一些問題。”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如在R&D活動人員大量增加的情況下,萬名R&D活動人員科技論文數連續3年下降;從國外收入的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下降十分明顯,反映出我國技術成果的國際競爭力有所減弱;高技術產業增長速度持續低于工業增長速度,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連續6年呈下降態勢。此外,科技進步統計監測顯示,全國和各地區資本生產率普遍下降。“這固然有應對金融危機政府主導的大量資金投入有關,但在中央和地方一直大力倡導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之時,資本使用效率下降直接導致了經濟發展質量的下降,這一事實應引起各方的重視。”他說。
自1997年開始,科技部就組織專家研制年度《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旨在進一步促進地方政府改善科技環境,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產出,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進而為各級科技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
- 科技對GDP貢獻率超過90%看以色列如何“玩轉”技術轉化 2016-11-16
- 《自然》:中國研發投入強度首次超過歐盟 2014-01-14
- 統計局:2012年我國研發經費占GDP的1.97% 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