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聯合國大會決定的“國際化學年”,其主題定為“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為配合這一活動,在近日出版的《中國科學院院刊》上,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撰寫了《化學:發現與創造的科學——國際化學百年發展啟示》一文。該文在敘述化學的發展趨勢時,特別談到了社會發展對化學學科提出的新的需求。
白春禮從6個方面闡釋了社會發展對化學提出的新需求。
第一,能源問題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在白春禮看來,新能源將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如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已歷經160多年的漫長發展史,至今為止,其基本結構和機理并沒有發生改變。未來化學應致力于開發太陽能利用的新原理、新材料、新結構、新方法,納米結構和量子效應的研究有望為解決太陽能電池發展中的核心問題提供新途徑。”
第二,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共性問題。白春禮指出,化學是把雙刃劍,在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同時,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由于認識的滯后與局限以及經濟基礎、技術條件的限制,發達國家的環境治理走的都是“先污染后治理”之路。“因此,未來化學應更加注重開發經濟、高效的污染控制及修復技術,應更加注重從源頭上消除污染的設計理念。”
第三,資源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白春禮認為,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僅僅注重資源開發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做到合理高效地使用資源和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同時要有前瞻考慮,應更加注重開發稀缺資源的替代利用研究,如后石油時代的資源綜合利用等,未來化學在這方面必定會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第四,材料創新是衡量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白春禮強調,我們已步入了“新材料時代”。新材料的研發水平及成果轉化規模正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化學研究水平的提升,理論與實驗的結合將更為密切,使得化學家預測、裁剪、設計分子的能力更為突出,揭示組成—結構—功能之間的關系更為有效,這為材料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材料的發展將更加注重由結構材料向功能材料、多功能材料并重的方向發展,向智能材料方向發展。
第五,探索生命奧秘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白春禮在文中寫到,研究生命的調控機制、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疾病的發生機制和藥物的作用機制,探索人腦工作的奧秘、智能的產生等,是科學研究的熱點領域。未來化學將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認識和研究生命過程中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動態相互作用的機制。
第六,社會公共安全問題呼喚化學發展。“從化學的角度來說,防患于未然以及處理已經發生的危機是化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白春禮說,化學將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做出貢獻,如化學將會在食品安全檢測、化學事故處理救援、炸藥與毒品等的檢測及處置、建筑與消防安全、人身防護材料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 2018自然指數-中國化學研究機構排名TOP50 2018-12-17
- 2018年3月ESI全球科研機構排名發布 | 化學及材料學科 2018-03-16
- 2018自然指數發布 | 中國18所科研機構進入化學學科TOP50 2018-02-28
- 白春禮考察調研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2013-09-16
- 白春禮:新科技革命可能在六大領域首先突破 2013-01-03
- 國科大2012年度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