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不是美國的榜樣
2011-02-18 來源:科學時報
2011年美國總統發表的國情咨文中4次提到中國,對中國的教育、太陽能和計算機技術,高速鐵路和基礎設施以及中美合作大加贊賞。關于中國的教育成就,美國總統認為“比如中國和印度,已經意識到,只有通過變革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他們開始盡早著手對孩子進行教育,并延長教育時間,更注重數學和科學”。這番表述讓教育工作者怦然心動。
在教育發展史上,中國的教育的確曾經引領過世界潮流。但是,如果把當今中國的教育當做學習的榜樣,那么,似乎是在刻意營造教育的烏托邦。
中國當前的教育是一種“延長教育時間”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所產生的負面效果,早已被中國的學術界所詬病。中國的中小學教育,是典型的填鴨式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想象力,而是為了扼殺想象力。中小學考試題目及其標準答案,無不在向世人展示這樣一個道理——凡是不具有想象力但學習刻苦的學生,一定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凡是具有想象力并喜歡奇思妙想的學生,一定是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
或許是美國的中小學教育過于輕松,以至于美國總統把中國這種死記硬背的教育模式,看作是美國教育的楷模。這真是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誤會。遍布中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培訓班、補習班、培優班、奧林匹克班,不斷地“延長教育時間”。可是這樣做,是以犧牲學生的課外活動和想象力為代價的。在這樣的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肯定是缺乏想象力的學生。
假如因為美國總統的羨慕,而放松了中國中小學教育改革,那么,不僅會徹底摧毀中國的中小學教育,而且有可能會摧殘中小學生身體。所以,對于美國總統的贊美,中國教育當局應當保持高度警惕,不要因此固步自封,更不能變本加厲、繼續加重中小學生負擔。
中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管理體制。教育主管部門不是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平原則分配教育經費,也不是按照分類管理的原則鼓勵高等院校發展特色學科,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鼓勵全國高等院校爭先恐后地申報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凡是申報成為國家一級學科的,就可以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資助;沒有獲得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資格的,自然得不到相應資助。這樣的管理模式使得各個高等院校放棄長期性的科研項目,轉而追求“短平快”,以此來滿足申報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需要。少數高等院校為了完成教育主管部門設定的指標,還千方百計地“合縱連橫”,把國外一些同行或者國內兄弟院校的教師拉攏過來,拼湊所謂的科研團隊,爭取所謂的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這種揠苗助長的做法,使得中國的高等院校失去了起碼的創新能力。在教育主管部門設定的考核標準之下,幾乎所有高等院校都放棄了高風險的基礎學科研究項目,轉而尋找實用、能夠立竿見影的研究項目。
和中國的高等院校相比,印度的高等院校教學設施落后,但是,基礎科學實驗工作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印度普通高等院校可以積累長達數十年的天文觀測數據,可以在一些基礎性科學問題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正是這種水滴石穿、集腋成裘的科學研究工作,使得印度高等院校的創新能力遠遠高于中國。假如因為美國總統的溢美之詞而沾沾自喜、忽視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那么,中國的高等教育將會繼續沉淪。
美國總統的國情咨文雖然多次提到中國,并且愿意放下身段學習中國,但這對中國來說并不是一個好事情。中國人應該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見賢思齊,奮起直追,決不能因為美國總統的贊賞而固步自封。或許,美國總統對中國教育的評價是另有所圖,但不管怎樣,要想搞好中國的教育,還要依靠我們自己。如果礙于面子,強顏歡笑,或者滿足虛榮、不思進取,那么,中國的教育仍然會落后于世界。
部分學者不以為然,認為中國在太陽能技術、高速鐵路等方面傲視群雄,說明中國的教育科研機制非常成功。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中國特殊的資源配置機制,使得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這絕不意味著中國的教育科研水平從整體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更不能說明中國的教育體制具有先進性。中國人應該有憂患意識,應該看到中國教育領域存在的不足,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著手,積極借鑒其他國家有益的經驗,徹底改造中國的教育。
(作者喬新生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教育部:中國教育總體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2015-12-11
- 虹野:高校科研項目制度將徹底摧毀中國教育 2015-01-29
- 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榮獲2014中國教育變革人物獎 2014-12-12
- 美國東北大學白若冰教授課題組:液晶彈性體的熱力耦合中的合成-加工-性能關系 2024-12-04
- 蘇大李剛教授、美國Tufts大學Ying Chen教授/David Kaplan院士合作 AFM:人工培養肉 - 食品行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2024-11-12
- 美國東北大學鄭義教授、Marilyn L. Minus教授團隊:易于制造的高透明薄型聚乙烯醇氣凝膠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