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1. 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堅持電子信息制造業與信息服務業融合發展,突破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提升高世代平板顯示、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等領域的裝備水平,提高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高清交互數字電視等領域的系統集成和信息增值服務能力,做大信息服務外包、業務流程外包等信息服務業,統籌軟件、移動通信、數字電視等產業基地建設,實現產業技術自主發展,提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國際地位。
2. 壯大生物產業集群。堅持高端制造與醫藥研發服務并進,加快新型疫苗、蛋白質抗體、診斷試劑等生物醫藥關鍵產品和技術開發,大力推進農作物、畜牧產品和水產品等生物農業優良新品種選育,突破酶工程、代謝工程、纖維素乙醇、微藻生物柴油等工業生物領域關鍵技術,積極發展生物技術研發外包、健康管理服務,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實現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等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3. 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圍繞緩解能源瓶頸制約和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需要,重點研發新型太陽能光伏光熱材料及元器件、新型熱泵機組、污水及固體廢棄物處理等技術和裝備,促進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核電高端技術、地熱能和風能關鍵技術研發及工程服務能力。建成全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
4. 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以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研發與產業化為重點,搭建新能源汽車研發平臺,突破整車控制系統、車載能源系統、驅動系統等關鍵技術,開發動力電池、大功率車用永磁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研究制定充換電裝置的標準和規范,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新能源汽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5. 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適應電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裝備等產業發展的新材料產業,重點突破納米技術、高純材料技術、半導體材料技術、高性能合金技術、稀土材料和應用技術、金屬特種加工技術、復合材料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形成特色產業鏈。
6. 升級裝備產業集群。堅持“高端化、輕型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在集成電路、軌道交通、特高壓輸配電等領域,重點發展大角度離子注入機和刻蝕機、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和運行控制系統、風力發電變頻控制系統、高壓大功率變頻調速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提高整體研發、系統設計和技術服務總承包能力,為我國重點工程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7. 培育航空航天產業集群。以發動機、系統控制和航空技術為核心,規劃建設國際航空航天創新園等專業集聚區,加快發展航空科技產業;促進產品、系統應用、運營服務一體的民用航天產業規模化發展;大力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加快發展面向應用需求的衛星遙感產業集群。
8. 打造文化創意新興產業集群。堅持文化創意產業和高技術的融合發展,促進信息內容、搜索引擎、網絡游戲、創意設計、數字出版、電子商務、在線學習、手機電視等增值服務和新興服務,加快建設創意產業基地、數字娛樂產業基地、新媒體產業基地,壯大數字制作和數字動漫產業規模,打造全國數字內容制作中心和交易中心。
五、集聚整合核心創新要素
優化創新創業發展環境,構建高效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加速人才、資金、技術的集聚,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全球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的人才特區、全國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和核心技術標準創制與技術交易中心。
(一)打造全球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的人才特區
1. 率先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按照“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人才發展方針,建設“人才智力高度密集、體制機制真正創新、科技創新高度活躍、新興產業高速發展”的國家級人才特區,構建與國際接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有利于科學發展的人才體制機制,大量聚集領軍人才,改善人才隊伍結構,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構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才戰略高地。
2. 培養和引進高端領軍人才。落實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實施中關村高端人才聚集工程。依托“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百人計劃”等國家重大人才計劃,重點引進一批從事國際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帶動新興學科發展的杰出科學家和研究團隊,培養一批熟悉國際市場、具有廣泛國際聯系的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集聚一批由高端人才領銜的創業投資、科技中介等創業服務團隊。
3. 優化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結構。實施領軍企業家培訓工程,培養懂技術、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推動一大批技術型創業者向現代企業家轉變。依托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以及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建設,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學科帶頭人;培育一大批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等方面的后備人才。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4. 完善人才發展的支撐平臺。建立健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人才創新積極性。加強中關村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優化人才資源配置。開展產學研用聯合培養人才試點,支持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人才。支持優秀人才進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新型產業組織。加強人才信用環境建設。依托大型骨干企業(集團)、重點院校和培訓機構,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實訓基地。
- 2019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企業、中關村、高校及科研院所)在京發布 2019-06-03
- 斯坦福大學鮑哲南教授等八位頂尖科學家受聘中關村海外戰略科學家 2017-03-13
- 北化大先進彈性體研究中心成為中關村掛牌開放實驗室 2016-05-11
- 中科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提出60項重大突破 2016-09-02
- 《國家大學科技園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2011-09-01
- 科技部印發國家大學科技園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 201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