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學者《自然》刊文討論博士后發展前景
2011-03-0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大學里的科研職業結構正變得破碎,尤其是在生命科學這個人多得擠破頭的領域。申請者多,科研職位和經費少,已成為生物學博士后經常談論的話題。
我覺得,應該讓博士后這個角色變得職業化,使其成為一種職業而非一塊科研生涯的跳板。
如果把學術界比作一個生態系統,則不難看出為何博士后需要另尋他路。在這個系統里,實驗室負責人職位只需要一人,但通常一個生物學家在其30—40年的職業生涯里,卻會培養一大堆的候選人來競選該職位。對于一個獲得博士學位已有10年之久的成熟的博士后來說,能給予他的機會太少了。
轉變科研職業結構對實現博士后職業化而言也許是一種更好的方式。對于那些不愿也不能領導課題組的博士后來說,可以安排他們從事實驗室秘書、科研設備管理之類的固定工作。初看起來,這種固定職位似乎更耗成本。其實不然:一個有10-20年經驗的研究人員的工作效率至少會是一個新手研究者的2倍,由此,實驗室的規模可以縮減、成本可以節流、效率可以提高,而那些研究新人或許可以看到更加光明的職業前景,實驗室對他們的培養也會變得有意義。此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實驗室不用再經歷每4—5年一次的人員流動,這有利于實驗室的持續發展。
當然,要想打破現狀并非易事。一說起科研管理職位,通常會讓人聯想到“臨時工”,而呆在這種職位上的人都不是納入“編制”的“正式員工”。不過,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是個問題,并認為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去想辦法解決。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蘇大劉莊/楊光保教授團隊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納米醫學(腫瘤診療、藥物遞送、免疫治療等) 2025-04-29
-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王杰平團隊誠聘博士后 - 3D打印、材料化學、環境化學等方向 2025-04-22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5-04-21
- 青島大學叢海林教授課題組發表綜述:非球形聚合物粒子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 2018-06-12
- 原液著色纖維的發展前景 2016-11-28
- NATURE《自然》2018年度囊括最重要科學事件的十大人物 2018-12-19
- 《自然》《科學》(6.12-6.18)高分子材料科學前沿要聞 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