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寶成談高等教育改革:尚需越過“兩座山”
2011-03-1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優化結構、提升質量,高等教育需要越過兩座山”
記者:無論是高考改革還是大學制度改革,都是為了選拔和培養創新人才。而創新人才培養一直是我們的急迫需要,也是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培養創新人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紀寶成:對社會需求本身我們要有全面深刻的認識。社會需求有的表現為人才市場的需求,有的并不僅僅通過市場表現出來;有的是眼前的需求,容易看到,有的則是長遠需求,一時不一定看得到。所以,絕不能以急功近利的眼光看待社會需求,因為社會需求總是多樣的。
總的來說,社會需求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這兩個需求,我認為有統一,有矛盾,這也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難點之一。
從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的需要來講,目前主要不表現在數量上,而是結構和質量的問題。我們過去長期堅持精英教育,人才選拔模式、專業設置、培養目標,都是在精英教育的背景下設計出來的。而大眾化高等教育,決不僅僅表現在數量上,還有結構和質量的要求。所以,現在的大眾化只是在規模上達到了要求,結構方面沒有很好地實現。
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等教育大眾化,但大眾化并非要求我們培養多少研究型人才,其最大的結構性變化應該體現在大規模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上。在這方面,目前的高等教育結構體系還沒有從根本上及時調整。
另一個大問題是規模和質量的關系問題。規模大了是發展,結構優化、質量提高、效益提高同樣是發展,而且是更重要的發展,當前最重要的核心問題是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優化結構是前提,提升質量是核心,這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最關鍵的兩座山,如果上去了,效益也就提高了。
“高等教育創新需要大手筆”
記者:在上述背景下,您認為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應從何突破?作為教育界的代表,您對未來五年高等教育發展的預期是什么?
紀寶成:我認為當前最有效的改革之舉是將高等教育明確區分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兩個體系,分別舉行高考,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精英教育模式下的人才選拔方法一刀切地要求所有人。中國的高等教育需要一種大手筆的創新,一種根本性的改革,我不相信會永遠這樣高考下去。
教育走過“十一五”的輝煌,未來五年,我希望看到四個方面的進步。首先我希望看到,2012年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以后還要繼續穩步增加;其次,希望基礎教育均衡化基本實現;第三,希望高等教育投入占財政性教育總投入的四分之一,整個高等教育水平普遍提升,一流大學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十二五”成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關鍵時期;第四,希望教育改革繼續取得突破性進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大學如何走出“象牙塔” 2016-11-03
- 高等教育改革 600所本科轉型職業教育 2014-05-12
- 教育部:支持南科大探索高等教育改革 2011-02-28
- 高校“去教學化”愈演愈烈 紀寶成呼吁校長回校園 2011-08-16
- 紀寶成:警惕職能錯位 堅守大學使命 2011-04-12
- 人大校長紀寶成:培養人才是大學最核心的任務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