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如何少走彎路
2011-03-15 來源:科學時報
復旦“立憲”意味著我國大學辦學將告別長期以來沒有大學章程的困境,真正依法治教——為此,高等教育界給予很高的期待,這也是其意義所在。能夠真正實現一個合理的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大學章程,符合我國目前國情的相互制衡格局,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葛劍雄:復旦“立憲”事實上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沒有搞清楚,就是由誰授權的問題。作為一所公立大學,大學章程光有大學通過還不行,還要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在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范圍內,大學制定的章程才能發揮作用。
南方科大也碰到同樣的問題,它不是私立學校,大學章程也需要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據了解,此前深圳市政府承諾,將使用深圳特區地方立法權,制訂《南方科技大學管理條例》,明確界定政府、學校、社會、學生、行政、學術的權界,作為學校依法治校的法律保障。目前《南方科技大學臨時管理辦法》已制定完畢,即將出臺。相比之下,復旦大學對于這個問題怎么解決目前還不明朗。
如果一項改革要突破現行的法律法規,首先要求修改現行的法律法規,當然個別試點是允許存在的。
教育改革:在探索中不斷完善
顧海良:南方科大可以探索,但一開始想得很周全也不可能。既要理解,給予其改革探索的機會;又要給予寬松的環境,允許其在改革中不斷修正。南方科大即使探索失敗,也是一種成功的失敗。
教育改革是有風險的,一定要謹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想好了再說,說全了再做,在做中完善。
葛曉音:朱清時打算參考香港科技大學的發展模式,在10~15年內將南方科大發展為一所以研究為主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可以說是香港特區政府拿錢“砸”出來的一所大學,花高薪從全世界聘請了很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盡管成立時間不長,但不少學科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值得我們借鑒。
南方科大的探索非常值得鼓勵,但不是說靠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還需要有一套合理的制度加以保障。
如果朱清時真能夠通過南方科大探索出一條自主辦學的路來,真要為他叫好。大學,應該有一個總體的精神,同時每所大學應該有自己獨立的精神、辦出自己的特色,這樣的大學才是有希望的。并不一定要貪大求全,所有的大學都參照一個模式來辦。我們現在辦大學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如何從中抽脫出來辦好一所大學,是很值得探索的。
盛連喜:南方科大無非是獲得政府支持的另一種模式的高校,相對于它能否得到政府主管部門支持而言,我更希望朱清時校長不要過多地依賴政府,要敢于在全新的辦學模式下有所創新。如果既想獨立又想依賴政府,這種矛盾的心態會制約其發展。
王建華:南方科大提出了很好的理念,有希望在一張白紙上建立一套更好的體制。但探索不光是學校的事情,還涉及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比如,現在的學歷和學位的授予權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如果在這方面有所改革的話,可能也會對其他學校產生影響。然而,允許先進行嘗試,畢竟還是好的。
葛劍雄:南方科大作為一個探索者,很不容易。作為試點,我們不應該寄予過大的希望,即使探索失敗了,也有其重要意義。我們應該讓朱校長安安靜靜地進行改革,也不要急于看成果。
南方科大目前最大的困難還是,它現在依靠朱校長的努力、深圳市領導的支持,還沒有形成制度,至少要等到學校理事會成立、大學章程獲得深圳市人大的通過,這樣才會比較穩定。想要試點成功,還需一定的制度建設和足夠的授權。比如,辦學經費目前充裕,但能否持久?朱清時不當校長了,校長的職權能否繼續保留那么多?
教育部的做法有它的道理,因為教育部要考慮的是全局性的問題。制度對事不對人。目前還不知道培養的效果究竟如何,看一兩屆的培養效果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教育部禁止就不對了。教育部提出希望廣東省也支持,我的理解是:深圳市如果級別不夠,廣東省可以支持,先辦起來。
南方科大只是個例。很多個案或者小樣本的例子,其作用更多的是精神、理念層面的,而不是具體的方法。如果南方科大辦成,中國2000多所大學中有兩所類似學校就不錯了。南方科大的意義,主要是改革的精神、相關制度的突破、非常規辦學的可能性。
與其過分關心南方科大,還不如多考慮一下有沒有適合全國大多數學校的改革,比如教育部能否支持不同類型高校的發展。
王祖溫:南方科大很可能把中國最死的一灘水給激活。
學校可以獨立自主地按照自己的培養計劃去完成學位授予,而不用報批,可以獨立自主地招生,現在教育部允許南方科大這樣試點,預示著國家學位制度的松動。
另外,南方科大馬上面臨碩、博士招生。碩、博士生一方面可以繼承老師的學術傳承,另一方面很多學生的思想火花會給老師帶來很大啟發,教學相長。南方科大如果這一步走出來,將預示著國家學位點的審批又松動了。如果南方科大只招本科生,這一步走不出來,很多好老師可能不會來,學校也辦不好。
葛劍平:以“去行政化”為突破口、以改革學科設置為抓手、以“教授治校”創建一套現代大學制度為改革標志的南方科技大學在籌備三年半后的2010年終于獲得教育部批準籌建,但正式批文卻一直還沒有拿到。南方科大的敢闖精神,為我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探路,立志于“去行政化”,卻困于行政化的門檻。因為行政化的體制障礙而遲遲拿不到準生證,行政化給南方科大的“下馬威”,讓公眾看到了教育“去行政化”是多么的艱難。可以說,大學陷入了兩難的困境,“去行政化”會讓大學有種被邊緣化的危險,而“行政化”又會讓大學失去創新的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 顧海良
全國人大代表、大連海事大學校長 王祖溫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效能大學黨委書記 王建華
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盛連喜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理工學院院長 李向玉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 葛劍平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 錢鋒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 葛劍雄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 葛曉音
全國人大代表、大連海事大學校長 王祖溫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效能大學黨委書記 王建華
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盛連喜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理工學院院長 李向玉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 葛劍平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 錢鋒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 葛劍雄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 葛曉音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成為高等教育新亮點 2012-08-23
- 許智宏:對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思考 2010-12-23
- 建設現代大學制度關鍵是弘揚大學精神 2010-12-23
- 北京大學占肖衛教授與合作者發表綜述:芳酰亞胺類電子受體和稠環電子受體這兩類最具代表性的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研究進展 2018-03-01
- 德國BASF公司亞太區代表兼總裁Dr. Harald Lauke一行到川大高分子學院作學術報告 2016-04-11
- 聯合利華全球研發中心(上海)代表訪問寧波材料所 2015-12-1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公開招聘流動編制工作人員的啟事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