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學科調整悄然進行 能否為培養創新人才多騰點空間
2011-03-2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交叉學科首次“名正言順”
3月1日開始施行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二級學科自主設置實施細則》中還特別強調了“交叉學科的自主設置與調整”,這在教育專家的眼中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跨學科知識復合型人才在未來創新中具有特別的優勢,目前國家相關教育管理政策對這類人才的培養還存在許多制約,專業目錄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盧曉東舉例說,“國學”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橫跨文學、歷史學、哲學、管理學、軍事學等多個學科大類,將國學專業簡單歸入哪個學科大類都顯得不妥當。這就是說,現有的本科專業目錄和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都不能很好地容納“國學”這樣的跨學科專業。
“以前不太提‘交叉學科’!卑f平告訴記者,過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交叉學科”是個四不像,似乎是“不務正業”。
由于我國傳統的專業設置限制,總體上來講,我們培養的人才知識結構仍然比較單一,學科面依然狹窄,這是很難適應社會需求的,這個問題已經很直觀地反映在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當中了。
包萬平說,現代社會要求學生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外,還需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能熟練貫通多種學科,就像錢學森一樣,他的專業是航空工程,但在加州理工學院,他們還要學習物理系、生物系、化學系、數學系的有關課程,另外還要學一些藝術課程,后來錢老回憶,這些多學科的積累,才有了他卓越的成就。
“國外十分重視和鼓勵不同學科的交叉與合作,學科的設置沒有統一的專業目錄,也沒有固定的教學大綱,學生的培養大多都是跨學科進行的,這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地方。”包萬平說。
令人欣慰的是,國內部分高校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在學科設置時有意識地進行交叉融合,本科生按照大類招生、建立本科生院、出臺政策鼓勵導師跨學科招錄研究生等。
2002年,北京大學獲得了專業設置自主權,使得“古生物學”這樣的跨學科專業得以設立。
據盧曉東介紹,“古生物學”是以北大元培學院為平臺打造的第一個跨學科專業。古生物學的人才必須具備扎實的生物學、地質學和環境科學基礎,人才培養需要學生從本科階段就接受生物學、地質學和環境科學的綜合教育和系統訓練,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生命學院、環境學院單獨一個院系都無法完成人才培養工作。由于元培學院學生可以較為自由地在各院系選課,因而幾個院系決定與元培學院合作,采用全新的機制和課程體系,開始古生物專業人才的培養。這個跨學科專業每年級只有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專業”,但這種獨特的專業組織模式并不增加學校的辦學成本,因為即使沒有這個學生,生物系和地質系的全部課程也都需要正常開出。
“不同專業的學生知識結構應該是不同的,應該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多樣性,只有知識結構的多樣化才能使畢業生在未來做出更多創造性的工作。”盧曉東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科技部公布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 2018-10-15
- 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擬入選對象公示 2017-01-17
- “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擬資助名單公布 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