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任職學術委員會又何妨
2011-04-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日,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退出該校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一事,經媒體報道引發社會熱議,有媒體甚至將此舉稱為高校改革的破冰之舉。無獨有偶,去年吉林大學制定的《吉林大學學術委員會章程》就明確規定: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不擔任各級學術委員會委員職務。復旦大學起草的《復旦大學章程》也作出規定:校領導和部處負責人退出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復旦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據了解,清華大學等知名大學校長也不曾在本校學術委員會任職。
緣何一所高校內部的學術委員會人事更迭,會引發如此關注?原因不外高校行政化傾向積弊日深,行政化主導下的大學本質越來越迷失在虛妄的世俗社會中,山大校長的高調退出抓住了社會關注的眼球,媒體的“過激反應”無非深刻表達了全社會對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大學去行政化的強烈期盼。然而,透過這些頗值得體味的媒體報道表象,聚焦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所謂“破冰之舉”時,我們其實更應該深入反思:校長為何不能任職學術委員會?
據了解,徐顯明曾先后致力于近現代中國法律思潮、法治國家的原理、法哲學前沿問題、人權理論、憲政理論、法社會學等問題的研究,著作等身,在法學界享有較高的學術威望和成就。由此看來,與其說山大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破冰之舉,不如說這是現實環境下去行政化的無奈選擇。山大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更為看重的,或許是提倡學術至上的理念,形成尊重學術權力的濃厚氛圍和示范效應,以此達到還原大學本質、教授治校的最終目標,可謂用心良苦。
由點及面,由表及里。可是如果我們不加分別的把享有學術成就和威望,符合任職學術委員會條件并熟悉學術權力運作的中國大學校長們一律清退出學術委員會的行列,搞一刀切,這不僅是對學術的極不尊重,更是對高校去行政化的異化。非但達不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效果,反而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不可否認,大學校長職業化已成為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之一,駕馭協調整合大學權力并使其發揮最大最優功效,推動大學良性發展,發揚傳承大學精神是大學校長所應擔當的最重要使命。但大學校長職業化是否就意味著對校長任職學術委員會的“一票否決”呢?顯然這樣的理解有失偏頗。
去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要使教授治學的權力落到實處,達到教授治校的目的,建立真正的現代大學制度,問題的根本不在于校長是否任職學術委員會上。
當前,大學內部的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大學去行政化不是大學不要行政管理,相反,大學需要高效的行政管理,大學去行政化的本質是要由行政主導回歸學術主導。當前的突出問題是,行政權力對于學術事務干預較多,在一定程度和諸多領域對學術權力形成了權力侵害,出現了越位、錯位、失位。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形成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有效隔離,讓“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確保學術委員會的功能定位和發揮作用的機制完善健全。只有大學的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協調匹配,形成最佳配置,并在各自領域充分發揮其最大效能,才能保證大學在整體穩定有序的狀態下不斷發展和提高,這也才是我們的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的最終鵠的。假如我們因噎廢食,僅僅在形式上完成去行政化,豈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形式妨礙了內容,這樣的危害是極大的。
另據了解,國外一些大學校長也在本校學術委員會任職,作為平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橋梁。至于社會普遍擔心的校長任職學術委員會會加劇行政權力侵害學術權力,只要監督機制設計科學合理,監督到位,大學校長任職學術委員會又何妨?
(作者 孫兆揚 山東理工大學)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江蘇省柔性電子重點實驗室首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召開 2019-12-18
- 浙江大學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杭州圓滿召開 2019-01-04
- 西安市新能源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順利舉辦 2018-12-14
- 張立群院士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2022-08-27
- 俞建勇院士任東華大學校長 2019-08-20
- 清華大學教授張希院士任吉林大學校長 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