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翔課題組
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李樂生在導師趙翔教授指導下完成的研究成果“懸掛鍵誘導納米金剛石粒子的石墨化效應”,近期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11, 134, 044711),(物理二區雜志,2009年影響因子3. 15)該論文并同時被Virtual Journal in Science & Technology選登: Virtual Journal of Nanoscale Science & Technology, Volume 23, issue 6 (http://www.vjnano.org/)。眾所周知,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石墨、金剛石、富勒烯和無定形碳等,然而碳的這些聚集體之間又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相互轉化并發生特定的相轉移過程。納米金剛石的石墨化現象已經被各國科學家廣泛的關注并研究了近20年,但是納米金剛石發生石墨化現象并隨即轉變為Bucky-diamond這一過程的內在機理至今并未搞清。該研究成果通過對不同粒徑、不同形狀的納米金剛石顆粒在表面氫化前后所表現出不同的熱力學穩定性,首次提出納米金剛石的石墨化現象的表面懸掛鍵誘導機制,明確地闡明了納米金剛石顆粒中棱和面的各向異性在石墨化過程中的作用,從根本上闡述了發生在納米金剛石顆粒表面的石墨化現象的內在機理,為今后納米金剛石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另外,該研究所趙翔教授的研究生楊濤的研究論文“Di-lanthanide encapsulated into large fullerene C100: a DFT survey”也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專業雜志《Phys. Chem. Chem. Phys.》(2011, 13, 5034–5037)上(化學二區雜志,影響因子4.12)發表,該研究針對目前最大的稀土金屬富勒烯內包化合物的電子結構和熱力學性質進行了完整的理論計算,首次揭示了這類新型功能富勒烯碳材料的特殊化學性質以及稀土金屬與碳的相互作用機制。
張志成課題組
張志成教授指導的研究生譚少博論文“Controlled Hydrogenation of P(VDF-co-CTFE) to Prepare P(VDF-co-TrFE-co-CTFE) in the Presence of CuX(X=Cl, Br) Complexes”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專業雜志《Chemical Communication》(化學二區雜志,2009年影響因子5. 501)(2011. 47 (15), 4544 – 4546)上在線發表。該文在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反應(ATRP)基礎上,作者首次采用過渡金屬催化的原子轉移自由基鏈轉移(ATRCT)反應實現了P(VDF-CTFE)氫化法制備相應P(VDF-TrFE-CTFE)或者P(VDF-TrFE)共聚物,避免了現有氫化體系中大量使用高毒性有機錫化合物。這是該課題組繼2010年連續在《Appl. Phys. Lett》 (物理II區,IF=3.554)上發表兩篇(2010, 96, 192905;2010,97,222905)文章以來的又一JCR II區SCI論文。
- 2018自然指數-中國化學研究機構排名TOP50 2018-12-17
- 2018年3月ESI全球科研機構排名發布 | 化學及材料學科 2018-03-16
- 2018自然指數發布 | 中國18所科研機構進入化學學科TOP50 2018-02-28
- 科技部:為潛心研究的科研人員營造寬松環境 2018-02-14
- 優秀科研論文皆應附帶科普文章 2017-02-03
- 簡論“影響因子” 2016-08-05
- 西安交大盧同慶教授團隊《Sci. Adv.》:生物黏附界面設計實現膨體聚四氟乙烯醫用植入物的即時牢固固定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