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金發展期實現科技自身轉型
2011-05-09 來源:科學時報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總量快速攀升至世界第二,我國的科技投入也逐年大幅增長。“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長20%以上,增幅居世界第一位,僅2010年中央財政科技經費投入就達到1890億元,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近7000億元。隨著我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我國財政科技投入在“十二五”末預計將達到GDP的2.2%。
科技投入當然只是其中一方面。事實上,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科技事業的黃金發展期也隨之而來。當前,科技領域大量滯后的觀念得以轉變,諸多體制問題隨著改革的深入而逐步理順,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環境更好了,工作條件更優了,個人發展和個人待遇也得到了保障。
毫無疑問,這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是我國科技界的“好日子”。但是, 艱難的苦日子我們挺過來了,如今的好日子應該怎么過?在筆者看來,科技界應該抓住國家和社會為科技工作提供重要舞臺的有利時機,努力實現自身的轉型,推動科技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進入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其中最迫切的是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
一是進一步從自娛自樂型的科技向服務型科技轉變。雖然專門的科學研究起源于“吃飽了飯沒事干”的達人們出于興趣的探索,但自娛自樂型的科技已然不能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作為引領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科技研發活動說到底是一種高端服務業。
因此,科技工作需要進一步以國家的前沿科技需求、公益科技需求、戰略高技術需求和產業科技需求為牽引,努力為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要延伸擴展科技的公共服務價值,努力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科技”。
比如,當國家提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中科院迅速組織實施了“支撐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行動計劃”,希望集全院之力,并與國家有關部門、社會各界通力協作,共同服務國家發展目標的實現。這是全國首個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而設立的科技行動計劃,其定位之高、力度之大、行動之快、工作之實令人稱道,詮釋了服務型科技的應有之義。
二是要從注重科技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向更加重視質量和效益轉變。據統計,2010年我國在全球公開發表的論文數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二,占全球論文總量的10%;專利方面,2010年我國的發明專利申請超過39.1萬件,同樣居世界第二位,專利申請量年均增幅超過20%。可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增強,科技事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也達到了相當高度。
但是同樣可以看到,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論文數量不少,但引用率、影響力還有待提高,我國的專利數量雖然很多,但轉化率、實施率極低。因此,在繼續重視科技發展速度和規模的同時,應該更加重視科技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質量,我們的成果才能經得住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才能實現“由大變強”;有效益,我們的工作才對得起國家和社會的投入,才能收獲社會各界的尊敬。
三是科技資源的投入要從基于平衡的考量向以科技成果產出為導向轉變。科技成果的產出是科技界向國家和社會“交賬”的重要體現。但在傳統上,由于多種原因,我國的科技資源分配要綜合考慮地區、單位、學科、方向甚至年齡、性別等多種因素,左右平衡的結果容易出現“該支持的不支持,該大力支持的得不到應有支持,不該支持也混到了支持”的情況,不符合科技規律,也不利于科技成果特別是重大科技成果的產出。
因此,我國的科技資源分配應轉向以科技成果的產出為導向,科技資源要服務于科技成果的產出并動態配置,做到發展好的多支持,發展快的先支持。正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的,“要創造出成果,資源必須被分配給機會……要在可以帶來成果的領域集中稀缺性資源”,如此才能為納稅人的付出奉獻回報。
當然,其他一些未提及的問題也需要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解決。但無論如何,面對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科技工作者應該繃緊一根弦,搶抓機遇、轉型發展,在珍惜好日子的同時,為全體國民的日子過得更加有聲有色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 Matter:柔性傳感器界面再突破 - 超細微柱賦能強韌粘接與高靈敏感知 2025-07-01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劉超然 Matter:基于可拉伸水凝膠/氧化鋁的水蒸發誘導直流發電機 2025-06-18
- 江蘇科技大學郭峰/施偉龍 JCIS: 純水高效制H?O? - 凹坑結構g-C?N?壓電光催化新突破 2025-06-16
- 軍事醫學研究院周瑾教授、王常勇教授/廈門大學林乃波副教授 AM:基質金屬蛋白酶響應的水凝膠遞送系統用于心梗后免疫微環境的調控 2023-02-16
- 香港理工大學陶肖明教授團隊《Nat. Sustain.》綜述:通過科技創新推進紡織品的生命周期可持續性 2022-12-2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十三五規劃實施紀行:轉型中的中國化學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