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高校將面臨生存挑戰
2011-05-20 來源:人民日報
1.生源不足 “狼”要來了
部分高校將因生源銳減面臨生存挑戰的消息,讓一些院校特別是民辦高校感到不安。北京經貿職業學院招生辦主任李武告訴我們:“近幾年的招生形勢確實越來越嚴峻,去年我們在北京計劃招生400人,實際錄取210人,而真正報到的只剩170人!彼f,2008年以來,全國生源持續減少,錄取率又不斷攀升,考生的選擇越來越多!皩ξ覀冞@樣的民辦?圃盒碚f,情況不容樂觀。預計今年的招生情況會更加嚴峻!
看樣子,對部分高校而言,“狼”真的要來了!
其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學齡兒童就逐漸減少!1990年后一直到2000年,我國年人口出生量呈波動式下降”,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介紹道:“1991年比1990年銳減612余萬,假定大學新生年齡集中分布在17—19歲,那么2008至2010年,各地高校必然遭遇考生明顯減少的問題?梢灶A期,受到十幾年前出生人口規模減少的剛性約束,近年出現的大學考生減少現象將進一步加劇,一直持續到2017至2020年左右!
十幾年間,生源減少的“多米諾骨牌”逐漸從小學傳導至高等院校!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高考生源在2008年達到歷史峰值1050萬,2009年開始全面下降,最近兩年累計下降了200萬,并呈現出持續加速下降趨勢。以山東省為例,其高招學齡人口已經較高峰年明顯下降。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副所長周德祿認為,如果沒有大規模人口遷移,未來18年,山東省內高招學齡人口將基本維持在每年100萬左右。
生源下降同時,由于大學擴招政策及職業教育發展,我國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持續走高,于2009年分別達到79.2%和24.2%。
生源下降對部分高職學院產生了較大影響。2010年,北京市很多民辦高職學院都沒完成招生計劃,部分民辦學校只完成招生計劃的1/3。據報道,2009年,北京市97所民辦院校中,只有40所全日制院校在校生人數超過1000人。
“三放棄”也造成了生源減少。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分析道:一是考前放棄報名,二是考后放棄填報志愿,三是錄取后放棄報到。據了解,早在2006年,放棄報到的學生每年就達40萬。2010年,這種情況已從高職高專、三本、二本院校蔓延到一本甚至名牌大學,當年,有63名新生放棄了上武漢大學的機會。
出國留學是造成高校生源“抽血效應”的重要原因。目前,直接為留學服務的中學“國際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最近3年,出國留學人數分別增長了24.4%、27.5%、24.1%,增長最多的正是高中畢業生。
大學學費高也成為部分學生棄考、棄學的原因之一。用一些農民家長的話說,“不上學,將來窮;上大學,馬上窮”。即使按較低的高校學費每年5000元計算,就占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5919元的84%。
生源不足、錄取率上升導致生源質量下降,進而影響高校教育質量及畢業生就業水平,又影響到下一輪招生。所以,對個別高校而言,有進入惡性循環之勢。
2.高職高專 首當其沖
狼來了,不會吃掉整個羊群,真正被消滅的是弱小的羊。同理,生源不足帶來的高校存亡危機,只是對某些高校而言,不會演化為整個行業的危機。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講,生源危機也是一個倒逼“成本”、打造核心競爭力的良機。
“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學校,自身實力本來就不夠強大,還不能及時轉型,就會被淘汰!敝袊嗣翊髮W人口研究所所長段成榮說:“重點高校短時間內不會受什么影響,也不會面臨生存壓力,但會存在搶奪優秀生源的問題。目前,高等院校的當務之急,是把自身培養人才的能力、水平、質量提高上去!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