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校長:大學不宜直接參與企業運作
2006-07-19 來源:新華網
關鍵詞:
新華網上海7月18日電 (記者 周婷玉、劉丹) “大學歸屬教育部門而不是工商部門,所以大學應以教學為主,不宜辦太多企業。”正在上海參加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中外校長一致認為,大學在創新過程中,應與企業合作,但不宜直接參與企業的運作。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是大學的三大功能,其中技術成果的轉化是大學社會服務功能中的重要內容。大連理工大學校長歐進萍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學校研究人
|
“我國大學與企業的合作已進入第二階段:共同成立合作研發中心,企業成為創新主體,這是目前比較好的模式。”歐進萍說,這樣可以彌補企業的研發隊伍和條件的不足。“但最終大學要與企業分工合作,企業成立獨立的研發機構,大學更多是為企業提供更高端的技術。”
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錢旭紅也認為,大學參與科研是引導社會、企業創新,但不能參與企業的實際性運作。
“大學不能取代企業進行產品研發,應該做企業不足的技術創新。大學跟企業競爭很容易失敗,因為大學沒有那么多資金!泵绹固垢4髮W校長約翰·亨尼斯說,大學與企業的合作重點不是新產品,而是幫助開拓新產業、新領域。大學注意力應在長期研究上,判斷企業將會碰到的問題。
約翰·亨尼斯還指出:“大學以教學為主,不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管理,因為一個人很難一心二用,我很反對教授參與公司的實際運作!
英國劍橋大學副校長伊安·萊斯利說:“有的企業成立初期有劍橋大學的支持,但它羽翼豐滿后就得獨立上路!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校長斯圖爾特·麥卡欽認為,頂尖科研人員應進行基礎研究,但科研過程中可以衍生出產品。如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在研究固體腫瘤生物構造時發明一種新的抗癌藥,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但科研人員還在繼續固體腫瘤的研究,其他交由企業去做。(完)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李菲)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