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流大學怎樣培養創新人才
2011-07-0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倡導理論與實踐結合
國外大學重視與產業界的聯系,鼓勵學生實習和創業。美國高校普遍規定,大學生在企業或政府部門實習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有些工科院校甚至要求達到15個月。美國多數大學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鼓勵學生參加創業活動。馬里蘭大學要求學生每學期寫一份創業計劃書,并參加學校商業創業設計競賽,前3名可獲得5至10萬美元獎金。美國高校的創業教育中心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業種子基金和孵化器服務,該機構幫助學生向風險投資家進行游說,取得投資并創辦公司。
德國大學在四年中,有兩個學期為實習學期,要求學生進行與專業緊密結合的實習。理工科學生在完成一至三年的學業后,要參加“中間考試”,合格后必須參加一定時間的生產性實習,才能撰寫畢業論文。
加拿大高校規定,學生完成專業學習后,要到與專業有關的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生從事實際工作時間為專業學習時間的1/2。學校負責跟蹤檢查學生的實習業績,企業負責對學生實習進行指導和鑒定。
科學與人文教育并舉
歐美著名大學都強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統一,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哈佛大學明確規定,所有本科生要像學習人文社會科學那樣,接受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自然科學教育,最低標準是能讀懂《科學》和《自然》等專業科學期刊文章。為克服大學教育過分專業化傾向,哈佛大學將核心課程分為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和藝術、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學、社會分析等7類11個領域。學生必須在其中8個距離主攻方向最遠的領域各選一門課程。在新一輪教改中,哈佛大學將用新設的“哈佛學院課程”取代“核心課程”。“哈佛學院課程”不再是單一學科的入門介紹,而是整合各門學科的知識,每門課程可能由幾位不同學科的教授共同負責。
同樣,斯坦福大學一方面強調加強學生的科學教育,創建“科學、數學和工程”核心課程;另一方面,重視學生的人文教育,要求所有本科生都學習一年的“人文學科導論”課程。
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一直將培養全面發展的領袖人才作為目標。兩校除了為學生提供世界一流的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外,還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牛津大學現有200多個俱樂部和社團組織,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空間。
(作者 杜朝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科技部公布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 2018-10-15
- 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擬入選對象公示 2017-01-17
- “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擬資助名單公布 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