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道路
2011-09-05 來源:環球科學
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不久前發布了2010年度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國科技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已經攀升到9.417,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影響力最大的科技期刊之一。
這一成就的背后,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細胞研究》與世界科技期刊出版巨頭——自然雜志出版集團(NPG)從2005年開始起步的合作。對于雙方而言,這都是一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合作:NPG找到了一個優秀的、極具發展潛力的合作伙伴;《細胞研究》則從此駛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影響因子從起初的2.102躍升至如今的9.417。
作為科技期刊國際合作的成功范例,自然出版集團亞太區總裁戴維·施溫班克斯、自然出版集團亞太區副總裁安托萬·博奎特以及《細胞研究》雜志常務副主編李黨生近日接受業內媒體采訪時,探討了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道路。以下是訪談節選。
安托萬·博奎特(自然出版集團亞太區副總裁):
對中國科技期刊來講,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升級,而不是如何做“大”。不要試圖成為一本內容很泛的“大”期刊,而要力圖成為小而精的期刊,在細分領域形成很強的影響力。對科技期刊來說,影響因子達到3分,是一個分水嶺,超過這個數字就能吸引更優秀的研究論文。《細胞研究》的策略就是在全球吸引一些重要科學家來發表高質量的文章,讓影響因子迅速提升。
在編輯理念方面,一本期刊要成為優秀期刊,編輯的眼光非常重要。在西方,科技期刊編輯選擇文章時最看重的是文章質量,它有哪些創新的地方。而在中國,可能最看重的是作者個人,比如一些學術泰斗。中國的編輯在拒絕著名科學家的質量不夠的文章時,我覺得有時還顯得不夠勇敢。現在,《細胞研究》在這方面已經在轉變,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篩選標準,影響因子也在快速提高。其他中國科技期刊的編輯在選擇文章時,應該更自信一些。
戴維·施溫班克斯(自然出版集團亞太區總裁):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允許從專項報銷的“卓越期刊”又增30項 |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期刊目錄的項目達到315項 2020-07-29
- 游蘇寧:中國科技期刊應不忘初心,行穩致遠 2016-11-22
- 中國期刊界首次研討建設“精品國際科技期刊” 201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