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江浙技術轉移與轉化紀略(上)
2011-09-14 來源:科學時報
編者按:
前不久,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接受訪談,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提出,將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結合在一起,將創新驅動與產業發展結合在一起,內涵更加豐富完整。”在短短的幾年里,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揮師挺進長三角,設“據點”、建“基地”,取得技術轉移轉化的驕人業績,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了貢獻。從今天起,科學時報報將連續刊發三篇記者采寫的長篇通訊:《應用化學國家隊挺進長三角》、《“應用”二字鐫刻在所名和旗幟上》、《應用化學國家隊必須“儲能”》,愿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探索的科技創新實踐之路,能為建立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提供一些寶貴的借鑒。
合作關系已是如此之“鐵”
“儲能院?”記者聽到這個詞匯多少有點陌生,本能地停筆問姚獻平:“這三個字該怎么寫?”
姚獻平是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他應本報之邀,今春全國兩會期間,就我國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問題,在京接受了專訪。
“‘儲能院’由長春應化所與常州市政府共建,全稱是儲能材料與器件研究院。”姚獻平滿臉帶笑,“長春應化所這幾年挺進長三角,2007年和我們化工研究院簽約,成立了杭州分所,2009年12月與杭州市、浙江省簽約,共同組建了應化所浙江(杭州)材料與化工技術研究院,簡稱‘材化院’。”
記者錄下這段話,思緒隨之飛得很遠:2007年7月31日,記者曾赴中科院長春應化所調研,時任該所科研處長的周光遠言簡意賅,介紹了應化所技術轉移與轉化的“四步走”攻略,以及該所在杭州建立分所、將在長三角進行技術轉移轉化的情況,有觀點,有思路,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短短4年,應化所揮師挺進長三角,設“據點”、建“基地”,業績驕人,應化所和杭州市化工研究院的關系,也已是如此之“鐵”——姚獻平介紹應化所在江浙的科技布局,就像是“自家事”一樣“門里清”;為記者的采訪“穿針引線”,不僅心無芥蒂甚至還有點“越俎代庖”!
記者這次采訪姚獻平不久后得知:5月18日,儲能材料與器件研究院在常州揭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原院長路甬祥曾說過:“中科院的化學類研究所很多,但化工過程的力量很弱,往往在實驗室里做得很好,一到工業化就會卡殼,做不下去。所以,我們還要加強Translational research,不能從實驗室玻璃器皿直接跳到工業去,必須有工業過程、化工過程這方面的研究。”路甬祥還說:“就中科院自身來說,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財政資源,主要只能放在前、中端,即基礎前沿和戰略研究創新這一階段。我們放少量的力量去孵化,但在孵化以后包括工程化的過程,應該吸收社會的力量參與,越到后端社會的力量應該參與得越多。不可能大而全,包攬從基礎前沿到規模產業化的全過程。”
路甬祥是機械工程領域、尤其是流體傳動與控制方面的知名科學家,深諳能量“轉移”與“轉化”之道。作為在中科院13年的掌門人物,他高度把握國家科技戰略隊伍的定位,更是作出了許多清晰的勾勒與描述。
4年前對周光遠的采訪,以及今年兩會對姚獻平的采訪,無疑為記者的報道留下伏筆;多次隨路甬祥到研究所調研,聆聽他闡述技術轉移與轉化的理念,也為記者最近深入調研,寫作長篇通訊《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江浙技術轉移與轉化紀略》,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認定名單 2020-09-10
- 促進創新一體化 長三角高校技術轉移聯盟成立 2019-07-10
- 共計47家!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名單公布 2019-02-18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韓艷春團隊 AFM:彈性體基體中構建連續共軛聚合物網絡 - 實現高拉伸性與高電學性能兼得 2025-03-25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AM: 發明“機器學習增強試錯法” - 實現橡膠配方高效、極限優化,已應用于高技術裝備制造 2025-03-14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簡忠保研究員課題組 Angew:水相配位共聚制備極性聚烯烴 2024-04-01
- 創新載體強化溝通增進聯系推進轉化 長春應化所組織專家長入江浙企業 201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