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所級國際合作首次“體檢”
2011-10-2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中,許多都是國際合作的成果;我們的中科院院士、‘百人’、‘千人’等,在國際上是否能被認可?要讓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受到尊敬,要靠我們的扎實工作,要靠國際合作工作的深入開展。”
日前,在長春召開的2011年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工作研討會上,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呂永龍的大會報告,引起了115個院屬單位200余名參會代表的格外關注。代表們紛紛表示“壓力很大”。
在這個題為《把握態勢,明晰目標,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報告中,國際合作局首次對中科院各所“十一五”期間的國際合作工作進行了量化分析。
國際合作局聯合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對各單位“十一五”期間國際合作組織與管理、國際合作交流與影響、國際合作人才引進與培養、國際合作項目與基地、國際合作成果與產出等5個方面的指標進行了分析。
合作規劃喜憂參半
“戰略規劃、制度建設與對外宣傳是反映國際合作組織與管理的重要指標,是開展國際合作工作的有效保障。”呂永龍說。
呂永龍透露,在此次評估中,大多數單位比較重視規章制度的建設和對外宣傳工作,但也有不少單位缺乏國際合作的戰略與規劃,缺少頂層指導,國際合作相對分散。
其中,基礎科學領域的物理所、理論物理所等4家單位,資源環境領域的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廈門城市環境所等9家單位,生命科學領域動物所、心理所等7家單位,高技術領域過程工程所、半導體所等6家單位擁有明確的國際合作戰略規劃和規章制度,英文對外宣傳材料也相對完備。
但與此同時,四大科學領域中,有1/2~2/3比例的研究所缺乏相關的戰略規劃,極個別研究所在戰略規劃、規章制度和宣傳材料3個二級指標上的得分均為零。
英文網站是研究所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窗口。“十一五”期間,各研究所均完成了英文網站的初步建設,但絕大多數網站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相對而言,生命科學領域研究所的英文網站建設較好。有12個研究所至少有1項指標進入前20%,尤其是生物物理所、西雙版納植物園,它們有3個指標進入了全院前20%。”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參與國際大科學合作產出科技論文增加 2016-10-13
- 南京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批 2016-01-04
- 同濟大學國際合作研究成果發現納米雜化材料負磁阻現象 2015-10-27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西工大于海東/梁飛、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Matter:摩擦電貼片通過銅死亡抑制術后黑色素瘤復發 2025-04-15
- 中科院化學所賈迪課題組 Nat. Commun.:利用光散射量化復雜凝膠體系中動態弱鍵的強度及物理交聯點密度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