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兼職面臨職業道德自律
2011-11-1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富教授開寶馬,窮教授騎飛鴿。”近日,高校教師的收入差距引起熱議。有媒體報道指出,項目提成、社會兼職成為“富教授”們的重要收入來源。
與此同時,日前公布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征求意見稿)中,則要求高校教師“不拒絕學生的合理要求,不得從事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
兼職,還是不兼職?擺在高校教師面前的,似乎是一項兩難選擇。
后顧之憂與現實挑戰
“當前,兼職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楊德廣告訴記者,在校外兼職的高校教師并不在少數,民辦高校、培訓機構、各類企業中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
高校教師緣何熱衷于兼職?在楊德廣看來,工資待遇不高,是促使一些高校教師選擇外出兼職的主要動因。
今年1月至8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廉思帶領課題組,對全國高校40歲以下青年教師的生存狀態和思想動態進行調研。最終形成的調查報告指出,中國高校青年教師“對生活質量抱怨較多”。
調研發現,在受訪青年教師中,年工資收入3萬~6萬者占八成,31.1%的受訪者每月有結余,而68.9%處于收支平衡或“赤字”狀態。
如此看來,普遍被認為收入穩定的高校教師,日子過得有些“緊巴巴”。“特別是在大城市里面,僅僅依靠工資收入,高校教師很難買得起房子,只夠維持家庭基本生活。”楊德廣說。
調研報告稱,青年教師剛入職不久,工資和職稱相對較低,申請課題經費難度較大,同時結婚、買房、買車、子女升學、贍養老人等現實問題又需要很大開銷,收入和支出兩方面的擠壓作用迫使很多教師在工作之余不得不從事各種兼職活動。
高校教師面對著生活中的各種后顧之憂,在此情況下,擺在我國高等教育面前的,則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嚴峻挑戰。廉思課題組調查指出,青年教師的兼職活動,有的已經影響到高校青年教師的正常教學科研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底,我國高校40歲以下青年教師人數已超過86萬,占全國高校專任教師總數的63.3%。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張,教師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同時造成教師水平參差不齊。“這支教師隊伍,如何適應如此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楊德廣認為,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必然是提高教師素質。
然而,“有些高校教師確實存在浮躁情緒,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和育人上,這將導致教育質量的滑坡”。在談及《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征求意見稿)出臺的背景時,楊德廣告訴記者,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師德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知識傳授與教書育人
10月12日,教育部會同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公布《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征求意見稿),在全國范圍內公開征求意見。教育部表示,此舉旨在推進高等學校師德建設制度化和常態化。
這份征求意見稿,從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共六個方面,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進行規范。其中,在教書育人一項下,要求教師“不得從事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
“怎么來衡量兼職是否影響到了教育教學呢?”采訪中,某高校教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是不是所有兼職都不能做?”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教育部等:鼓勵擴招博士后,作為補充高校師資重要來源 2021-01-28
- 破“五唯”,不得把SCI、出國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不得填寫人才帽子 | 高校教師職稱改革意見稿發布 2020-07-27
- 高校教師收入要增加了?科技部教育部接連釋放信號 2019-12-20
- 人社部:鼓勵科研人員兼職創新、在職創辦企業 2020-01-22
- 中辦國辦: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適度兼職兼薪 2016-11-08
- 歐萊雅研發中心專家受聘為東華大學顧問教授和兼職教授 2016-11-04
-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公開征求意見 20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