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以下反差依然令人尷尬。
2009年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達51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但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大師卻寥若晨星;2007年我國發表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總數已占世界第二位,但原創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屈指可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曾多年空缺;2008年全社會R&D(研究開發投入)總量就達到4570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40多倍,但很多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技術對外依存度超過60%……
造成這些巨大反差的根源是什么?有識之士不約而同地聚焦到一點:科技體制。
他們認為,雖然自1985年以來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很大進展,但至今仍有一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科技事業的發展,困擾著科技人員。在國家科技投入持續增加、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日益需要科技支撐的新形勢下,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已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
目前的科技體制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應當如何破解?“科技視野”版從本期開始,推出系列報道,嘗試深入探討。
——編者
①一年當中,能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時間,有1/3就不錯了
記者:作為課題組的組長,您工作一定很忙?
吳雨:真是很忙。我是2005年從美國回來的,感覺一天都沒有停下來過。周末、節假日、休假,對我來說沒有多大實際意義。不光我這個課題組組長忙,組里的另外幾位同事,也都和我差不多。
記者:那您一定覺得非常充實?
吳雨:事實并非如此。我目前的心態,更多的是緊張、苦惱和焦慮。雖然每天忙忙碌碌,但一個星期下來,難得有一整天能安靜地坐下來,看文獻,做實驗,寫文章。
我粗略算了一下,一年當中,大約1/3的時間用來申請項目,1/3的時間處理各種雜事;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時間,有1/3就不錯了。
-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期刊創新獎開放提名 2021-11-10
- 2020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 | 化學、材料科學 2020-11-19
- 多個維度評選全球300多萬材料科學家中的TOP20,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2020-05-28
- 改進“三評”把科研時間還給科學家 2015-02-06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2020-09-17
-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2019-08-16
- 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發布 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