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從準備申請項目到正式填表,再到答辯、中期評估、年終匯報,一年要花去四個月
記者:申請項目需要那么多時間嗎?
吳雨:今年我們組申請的項目比較多,共有6個,分別來自財政部、科技部、中科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每年2月份我就得安排申請項目的事兒,和相關的人員聯系,或是組成自己的團隊,或是讓我的組員加入別人的團隊。按照規定,同一個經費來源每個人姓名在在研項目中出現一般不能超過三次,我就得和同事們商量,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我們的有限名額:向哪個部門申請哪些項目,哪個參加別人牽頭的項目,哪個我們牽頭并邀請其他組成員參加,等等,然后分別準備申請材料。
記者:申請材料包括哪些內容?
吳雨:雖然申請的部門不同,但項目申請表的內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國內國際研究現狀,項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課題組的研究基礎,研究人員的介紹,經費預算,預期的研究目標(包括要發表多少論文),等等。
其中最費精力的,是經費預算。每一個項目的經費包括十來項:設備費、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燃料動力費、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勞務費、專家咨詢費、管理費,等等。每個項目的經費用途都規定得很嚴、很死,要求必須“精準預算”,因為項目結題驗收時要一一對賬,如果對不上賬,就很麻煩。
但是你知道,科學研究存在很多不可預見性,真正做實驗的時候一些費用很難控制,不知道什么時候要花什么錢。所以申請項目時我和同事必須像專業會計那樣,精心算計每一筆錢。
記者:您一個人忙得過來嗎?
吳雨:當然忙不過來,組里的業務骨干和研究生,都要幫著一起寫。2月份基本上都用在項目準備上了。3月份是最忙的時候,要完成正式的項目申請書填寫, 然后簽字、蓋章,遞交給有關部門。有些項目如自然基金委的優秀群體項目, 還要先經過預答辯,通過后才可以進一步申請。4、5月份, 是各種項目函評的時間。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相關單位將根據函評意見,決定是否給與資助,或進入下一輪答辯。我也得花一些時間,幫助自然科學基金委等評審一些項目。6、7月份,一些重要的項目,比如財政部的儀器設備項目,自然基金會的重點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科技部的973項目等,要準備答辯。為能在專家評審時提高通過的幾率,需要先在所里搞答辯演習:申請牽頭人試講,所里請幾個專家來聽,聽完了提意見;然后再修改、補充,必要時要安排第二次、第三次。
我們組一般搞一兩次就行了,聽說有的組要搞三四次、五六次。
記者:答辯結束后,項目申請的事就完了吧?
吳雨:沒有。項目申請如果沒通過,前期的這些努力就白費了,明年再重新來過;如果運氣好,項目通過了,緊跟著就要填寫“資助項目計劃書”,詳細填寫“每年的研究計劃和預期進展”,并按照項目實際批準的經費,重新制作“經費預算表”。
項目短的兩三年,長的四五年,每年要搞進展匯報,中期要進行評估,結題時要搞驗收。所以到了每年的11月、12月,就要應對各種各樣的檢查,向所里或有關部門匯報進展。我們的六七個在研項目,斷斷續續下來,也得花去大約一個多月時間。
-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期刊創新獎開放提名 2021-11-10
- 2020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 | 化學、材料科學 2020-11-19
- 多個維度評選全球300多萬材料科學家中的TOP20,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2020-05-28
- 改進“三評”把科研時間還給科學家 2015-02-06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2020-09-17
-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2019-08-16
- 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發布 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