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溫儒敏撰文談中國大學五種“重病”
2012-01-0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四病”: 官場化
病例:有的教授也爭著去當處長
病因:大學官場化,誰當領導誰就得到更多資源
病癥:在各種場合會看到人們互稱官銜,就好象在政府機關里面一樣
病害:知識分子喪失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失去頭腦,失去靈魂
現(xiàn)在是按照官場那一套給學校管理人員套行政級別,學校也有所謂副部級、正廳級等等之分,動機也未必是壞的,可能是為了幫助學校爭取資源吧。但后果很不好,助長學校的官本位風氣。政府部門有些上不去的官員,就去大學做校長書記,還不是促使學校越來越官本位?院系一級的黨委書記有的也高度職業(yè)化,都是外派的,不懂業(yè)務,就很難進入狀態(tài)(這方面北大好一些,院系一級黨政領導幾乎全都是本院系的老師,不當這個“領導”了,就回去當老師)。
現(xiàn)在大學官場化,誰當領導誰就得到更多資源,以致有的教授也爭著去當處長,有點可悲。不是處長不重要,是這種風氣不適合學校。管理對于學校教學科研的運行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但管理不等于領導,而是服務教學科研(不是服務教師)。管理做好了應當很有成就感,但管理不應當是當官。
我到過一些學校,看到有些院系支部書記的權力都很大,可以支配院長、系主任,一級一級官階很鮮明,在各種場合會看到人們互稱官銜,就好象在政府機關里面一樣。我當中文系主任多年,系里很少稱呼我“溫主任”的,那樣稱呼會讓我不舒服。許多大學的官本位已經(jīng)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只要有一官半職,地位就比教授、老師、學生要高,甚至動輒可以決定他們的命運。在這樣一個體制下面,怎么可能會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學風!
更嚴重的是許多大學書記和校長職責分不清,說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可是“兩個一把手”,黨政不分,誰最終負責?往往就是誰強勢誰就真正“一把手”,弄不好還彼此矛盾爭斗,影響工作。這個問題好像很難解決,但總要想想辦法,有所改進。官本位造成人身依附,造成知識分子喪失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失去頭腦,失去靈魂。傳統(tǒng)宗法制度和盤根錯節(jié)的人際關系網(wǎng)的劣根滋長,腐蝕了近代以來形成的中國大學精神。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