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蘇州大學軟凝聚態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青年學者張澤新應邀來到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進行學術訪問。訪問期間,張澤新教授做客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列講座,做了題為“高分子膠體玻璃”的學術報告。
玻璃化轉變是指各種液體通過快速冷卻或其他方式(如增加堆積份數)轉化為非晶的玻璃態固體的過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P. W. Anderson曾在Science雜志撰文指出:“在固態理論中,最深遠、最有興趣、尚未解決的問題可能是玻璃和玻璃化轉變本質的理論…”。2005年7月美國Science雜志在創刊125周年紀念專輯中也提出,玻璃態和玻璃化轉變是本世紀科學界亟待解決的25個重大科學問題之一。
張澤新教授所在的研究小組通過設計物理實驗,選擇高分子膠體體系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攝像顯微技術,來研究玻璃化轉變過程中體系的微觀結構演化規律和動力學行為。研究的主體思路是:制備具有溫度敏感特性的“智能”高分子膠體粒子,從而利用溫度在“原位”改變膠體粒子的堆積份數,實現膠體體系由液態向玻璃態的轉變。采用數字攝像顯微技術的連續觀察,并結合粒子跟蹤程序,來“量化”玻璃化轉變中膠體粒子的微觀位置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從而直觀精確地研究玻璃化轉變過程中體系的微觀結構的演變,協同重組區和粒子串的形成,以及動力學不均一性等重要物理問題。
張澤新教授2000年畢業于吉林大學化學系,2003年在長春應化所獲得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碩士學位,師從韓艷春研究員。2007年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獲得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學位,之后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材料結構交叉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被聘為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凝聚態物理和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博士生導師。現工作單位為蘇州大學軟凝聚態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
張澤新教授主要從事軟物質物理與化學的實驗研究。研究體系包括膠體、聚合物、液晶和生物膜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已經在國際知名的期刊如Nature、Physical Review Letters、Soft Matter等上發表論文20余篇,被他人正面引用300余次。在膠體體系的玻璃化轉變、納米粒子的自組裝、液晶-納米粒子復合材料、高分子薄膜的微相分離與圖案化等領域取得過多項成果。在國外學習和工作期間,多次獲得英、美、德等國各級基金會的獎勵與資助,如Overseas Research Scholarships Award、University of Bristol Alumni Foundation Award、Humboldt Research Fellowship和Rhodia-LRSM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hip。曾主持和參與過英國工程與物理研究基金會(EPSRC),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多個研究項目。2011年入選首批“江蘇特聘教授”計劃。現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重點基金(參與)、科技部973項目(參與)等。
- 緬因大學張雪峰課題組誠招博士生 - 木材/紙漿、材料科學、高分子科學、化學/化工、機械工程 2024-10-31
- 凱斯西儲大學Manas教授課題組招聘博士后 -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工方向 2024-03-13
- 南密西西比大學馬博然課題組誠招全獎博士生、博士后 - 高分子、材料、物理、機械工程、化工等 2022-11-19
- 港理大忻浩忠講座教授誠聘研究助理及博士后 - 化學、物理、材料、紡織、高分子、光學、電子等(長期有效) 2023-11-30
- 香港大學王立秋講座教授團隊《Small》綜述:液滴彈跳 2022-03-24
- 香港大學王立秋講座教授團隊《Mater. Horiz.》:在液滴碰撞控制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1-09-10
- 長春應化所白晨曦研究員團隊 Macromolecules: 通過后聚合大分子鏈交換反應合成耐超低溫的聚乙基氟苯基硅氧烷彈性體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