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6所部屬高校擬出臺大學章程
2012-02-29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上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大概是《中國新聞周刊》接觸到對于這個問題最為悲觀的專家。他認為在現有的框架下,章程根本不能解決高校被行政權控制的問題,以核心的人事權為例,雖然《辦法》明確“章程應規定,學校負責人的產生與任命機制”。
但是教育部又解釋說對于校長和書記的任命將另有規范,在中層干部選拔程序方面,連孫霄兵也曾經坦承:雖然高校章程是否寫入要看各個學校的意見,但是他“個人估計在章程中予以明確的會比較少”。
熊丙奇說,在行政化的操作之下,大學里出現了很多概念,可能會讓大學的處境比沒有這些概念之前更加困難,“我們可以說,現在已經有學術委員會,有理事會,以前我可能是行政發文,但是現在是通過大學理事會的決策,這樣不過是在一個正確的名義之下實質上體現行政意志!
馬懷德不同意這個觀點,“有一定比沒有好”,他說,作為權利意識很強的法學專業人員,現在法大已經有老師被調離崗位或者被處理,就會要求學校必須按照章程的要求走完所有程序,不能校長或者院長一句話說了算;再比如以前各個院系進人,都是院長和教研室所決定,但是現在有了教授委員會,就必須得教授委員會討論通過。
“要讓章程發揮作用,關鍵是得讓大家都知道這個東西,所有法律都是用出來的,”馬懷德說。
左右為難:“融冰”尚缺契機
截至目前,26所試點高校尚未公布一個明確的章程出臺時間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據他了解,其實各高校的進展都不是太理想,因為“在一個大環境其實沒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不管哪個部門和學校都會處于左右為難的狀態,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被動的,冰塊的融化還缺乏真正的契機,這是哪個校長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都想看看別人走到了哪一步”。
也有熟悉北京大學情況的人告訴記者,其實北大章程的文本前年就已經大致形成,但是當年公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所以“北大就縮回來了,暫時沒有公布,想看看跟大方向是不是都契合”。
復旦大學的章程制定過程相對公開高調,自稱為“一個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的校長楊玉良曾經擔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他自己總結的十六字治校方針是“學術為魂,育人為本,依法治校,民主決策”,后面八個字尤其依賴于章程的制定。
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復旦大學發展規劃處老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該校其實還沒有一個成形的文本,因為“從復旦的風格來說,我們希望的是首先有一系列真正的制度改革,然后從這些改革成果中判定哪些可以寫入章程。也就是說,制定章程的過程也得是章程精神的體現,否則寫一個空洞的文本沒有意義。校長也一直跟我們說,不要著急,慢慢來”。
去年7月,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換屆,對學術委員會的章程進行了修訂,實際上所有校領導都已經退出了學術委員會,實現了他們之前公布的將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進行有效隔離的設想,“這樣的成果,以后就有可能就以制度的方式固定在章程里”。
國外高校的章程大都同時解決政府和高校的關系和高校內部的關系兩個層面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這一輪高校的“立憲運動”被這么多人在去行政化方面寄予厚望的原因,但是這位老師坦言,復旦的章程制定并沒有奢望達到前一個目標,“這是任何一所高校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政府和大學的關系應當是什么樣的模式,各個國家都不一樣,有些是強控制,有些是弱控制,目前我們還是強控制的階段,這是一種現實,大學很難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跟政府部門進行單獨談判”。
他舉例說,《高等教育法》規定中國高校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是最高決策機構,“那我們所有的改革,都只能在這個大前提的基礎上來做”。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制定大學章程應更趨合理 2012-05-02
-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借大學章程實現民主治校 2012-03-14
- 南開校長龔克:大學章程制定不宜過急 2012-03-14
- 75所部屬高!皶褓~單” 哪些學校更會賺錢 2016-11-24
- 73所部屬高校曬預算 最大相差179億元 2016-05-13
- 部屬高校領導密集換人多名官員返校就職 20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