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鋼:中國科學技術要縮短差距需從兩方面入手
2012-03-20 來源:人民網
推動新興產業快速增長,規模以上的企業,高技術的產業總產值達到了8.8萬億元,出口5490億元,增速都在10%以上。新興產業的示范應用工程,比如說推廣半導體照明LED的應有試點城市,應用的燈具超過了420萬載,每年可以節約4億千瓦時電。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領域當中的示范城市,已經運行的各類電動汽車達到了17000輛,我這里所談的是公交汽車。六個私人使用的試點城市推廣了四千余臺私人用的轎車。金太陽科技示范工程的總裝機兩超過了1300兆瓦。中國提出的第四代無限通訊的標準TD—LTE被確定為國際標準,已經在六個城市開展規模性的試驗。重大創新的藥物取得了進展,為防止肝炎、愛滋病等這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了適應中國實現全民醫保的需求,我們推廣了三百余項健康試用的技術,覆蓋了17個省和85個縣級的基層醫療機構。推廣了六百余套新的數字化醫療產品,使這些基層的醫院能夠具備了實現醫療信息化的條件。
中國88家高新技術開發區,2011年實現了營業總收入13.16萬億元,工業增產值增加了2.74萬億元,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2.4%。
女士們、先生們,雖然我們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取得了一些顯著的進展,但也必須看到,在實現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增長方面,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挑戰。比如說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持續上漲,綠色能源應用不足,食品供應量的質量和數量需求的提升,加強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保持糧食安全的要求也隨之增長。人民對于醫療和健康的需求增長,老齡化的社會日趨擴大,人口健康的科技水平也急待提高。高新技術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我們的勞動力就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無線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終端加無線網絡,加應用商店的運營方式,不僅給傳統的產業模式,也對我們知識產權保護形成新的挑戰。
就中國科技自身的發展說起來,我們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原始創新方面,我們原始性科學思想還不多,主動的提出先導性的研究方向,面向未來的創新能力比較弱,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們還缺乏應對新的產業變革,引領技術發展潮流的能力,對重大產業技術路線變革導致的創新產業的競爭的準備不足。在應用推廣方面,我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還不完善,比如風能、太陽能,中國的產能已經達到了世界上第一,但是我們的應用嚴重的不足,國內市場開發不足,對出口的依賴比較大。還沒有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形成較大的支撐。中國的科學技術要應對挑戰,縮短差距,更好的承擔起驅動發展的重要使命。我認為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是繼續深化科技體制的改革。第二,是不斷擴大科技的開放合作。
深化科技體制的改革,面向未來,我們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的研發,增強科技引領經濟發展的能力,著眼當前,最重要的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強化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加快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和機制。我們要圍繞著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來部署創新鏈條,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各個環節。我們要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創新能力,推動產、學、研的協同創新,更要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擴大科技的開放合作,核心是要使中國的科技創新與國際接軌,主動的融入到全球的知識和技術的流動當中去。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各國家在解決科學技術的問題上,都不能包打天下,要消除技術限制和壁壘,促進知識和技術的交流,尤其是在一些共同問題,比如說解決氣侯變化,糧食危機,能源緊缺等全球性的問題上,更需要加強國際科學技術的合作與交流。這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完善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管理和運用,運用的法律法規和執行能力,來推動全球創新的交流合作,這是一個重要的保障。
在這里,我愿意為大家提供三個數據,2011年,中國的發明專利已經占到了世界第三位。2011年,中國的技術市場的規模達到了4760億。第三,按照中國高等法院的報告,中國對于知識產權糾紛的審結率提高了30%左右。這說明中國政府十分注重知識產權的法制環境的建設,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
我們還需要繼續營造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公平的環境,吸引各國的企業和人才來到中國創新創業。朋友們,我們今天的聚會雖然短暫,但是我們有機會互相交流,傾聽各位對于科技創新的意見和建議。但我們相信,我們能夠在目前處于壓力的世界經濟,繪制一個美好的圖景,去尋找新的引擎。中國有句古話: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告別嚴寒,播種希望的季節,我衷心的祝愿,在這個春天里召開的座談會,共談科技的創新,一定能為全球經濟走出低谷,邁向更高的目標設置一個新的起點,希望我們共同的努力,謝謝大家。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銅峰電子研究團隊 Adv. Mater.:γ輻照顯著提升聚合物薄膜的介電儲能特性 2024-02-23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 | 趙東元、吳一弦、朱美芳、楊槐等獲獎 2021-11-03
-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 | 王琪院士等獲獎 2020-11-04
- 萬鋼談科技體制改革:改革不是“另起爐灶” 2012-07-09
-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011年科技重大專項監督評估工作匯報會上強調發揮監督評估作用 加快推進重大專項實施 2011-11-04
- 第十四屆科博會在京開幕 科技部長萬鋼發表主題演講 201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