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鋼談科技體制改革:改革不是“另起爐灶”
2012-07-09 來源:光明日報
“我當部長的五年中,無時無刻不在考慮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這個問題。而這五年中,科技部也進行了很多創新和完善,但這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與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期待還有相當距離。科技體制中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解決。我想,首先這些問題是有解的,我們能夠通過協調奮斗解決。但是,這些問題解決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堅決努力,深入實踐。科技體制改革不會一帆風順,但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終會成功。” ——萬鋼
7月6日召開的科技創新大會,拉開了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的序幕。大會上頒布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成為本次科技體制改革的原則性、綱領性文件。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作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科學技術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十二五”是落實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的攻堅階段,是我們能否實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什么在這個關鍵時期提出科技體制改革?究竟要改什么?怎么改?就此,記者專訪了科技部部長萬鋼。
改革不是“另起爐灶”,是對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深化和延伸
記者: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
萬鋼:去年7月,按照溫家寶總理的指示,由劉延東國務委員擔任組長,成立了21個部門、單位和地方參加的科技體制改革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調研及文件起草小組。應該說,《意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研究起草《意見》主要基于四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科技體制改革作出新部署;二是全面落實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需要構建更富效益和活力的科技體制改革;三是應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對科技體制機制作出相應調整;四是我國科技體制機制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這次改革不是“另起爐灶”,是對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深化和延伸。規劃綱要重點對科技發展作了全面部署,對改革提出了原則性要求和任務;《意見》則著重對科技體制改革作了具體部署,提出了改革目標和政策措施。
記者:科學技術發展到新階段,出現新問題,傳統管理模式難以為繼,因此需要改革。這一點比較好理解,那么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我國科技體制機制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萬鋼:當前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的問題大致分成四類。第一是我們的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技術自給率低。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主體地位沒有創立,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產學研用結合得不夠緊密,各創新單元組合在一起以后的整體效能需要提高。
從資源配置角度看來,行政因素還是太多,條塊分割造成的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等問題,限制和影響了創新的效能和能力。
從科研的管理上看,現行的科研管理體制、管理方式還不能完全符合創新的規律。
從人才培養上看,創新環境還不夠優化。對青年人才培養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和聚集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的措施還不到位;創新團隊發揮作用的環境還不完善;人才評價的方式方法還須符合規律。
總的說來,我們就是要在這幾方面努力改革創新,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科技體制改革三十年的變與不變 2012-09-27
- 張金昌研究員: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幾條具體建議 2012-08-06
- 劉延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關鍵是要抓好落實 2012-08-01
- 萬鋼:中國科學技術要縮短差距需從兩方面入手 2012-03-20
-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011年科技重大專項監督評估工作匯報會上強調發揮監督評估作用 加快推進重大專項實施 2011-11-04
- 第十四屆科博會在京開幕 科技部長萬鋼發表主題演講 201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