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俐娜院士領取化學大獎 為獲得該獎首位中國人
2012-03-2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安塞姆·佩恩獎頒獎儀式 張俐娜
“能獲此獎,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武漢大學的光榮,更是對中國化學界的肯定……”3月27日,美國圣地亞哥,在專門為張俐娜舉行的安塞姆·佩恩獎頒獎儀式上,播放著這段視頻,身著酒紅色天鵝絨旗袍、乳白色西式上裝的中國女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高貴典雅的形象,引起現場一片贊嘆聲和掌聲。
美國化學會纖維素和可再生資源材料學會主席將2011年度安塞姆·佩恩獎頒發給張俐娜的女兒杜文征博士,獎品包括獎章和榮譽性的三千美元獎金。張俐娜因病未能親往現場,但在視頻中用流利的英語作了熱情洋溢的答謝。
來自美、英、法、德、加拿大、日本、瑞典、芬蘭和中國等國的該領域近120名科學家,出席了頒獎儀式,他們高度贊揚了張俐娜團隊在該領域對世界做出的貢獻。
設立于1962年的安塞姆·佩恩獎,是國際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每年只頒發給一位在這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專業人士,張俐娜是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人。
新聞鏈接:安塞姆·佩恩獎章
用尿素、氫氧化鈉和水作為溶劑,預冷至零下12℃,將極難溶解的纖維素放進去,一兩分鐘便化為粘液。張俐娜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開發這種“神奇而又簡單”的水溶劑體系,敲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
張俐娜教授一直致力于生物質資源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她帶領的團隊突破了用有機溶劑加熱溶解的傳統方法,提出一種水體系低溫溶解高分子的“綠色”方法和新概念,將棉短絨、甘蔗渣、蝦殼、蟹殼、豆渣等農業廢棄物轉變為有實用價值的新材料。通過這種方法,廢棄物可以變身為可降解的薄膜、舒適的面料、日用品和生物醫學材料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西南大學黃進教授和甘霖副教授《紀念張俐娜教授專輯》綜述:表面修飾方法學研究助力纖維素納米晶新材料發展 2021-09-20
- 深切悼念 | 著名高分子物理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2020-10-19
- 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課題組綜述:三螺旋多糖鏈構象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 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