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給大學教授劃底線是建理想大學第一步
2012-05-0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日,在劉道玉教育基金會發起的“《理想大學》專題研論會”上,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對自己的老校長兼伯樂劉道玉建言:要追求理想的大學,首先要給大學教授建立底線,進而影響社會并給社會一個底線。
因為“當今中國的問題,已經不是道德問題!你跟那放三聚氰胺、蘇丹紅的,做毒大米的,能談什么理想?什么信仰?”
在他心目中,理想的大學,要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教授聘任,一是職稱晉升。
理想大學的教授應該是怎么樣的人?在易中天看來,應該從人品、學問和身體三個方面去考察。
身體是最次要的條件,體檢就可以了,只要沒有傳染病,哪怕是霍金也沒有問題。
人品問題,不能像現在社會上流行的那樣搞量化打分。易中天認為,教授必須要有底線,講職業道德。
他解釋:“公德不能不管,私德可以不問,但是要有底線:你一個教授和學生爭女朋友,不可以吧?你在課堂上罵學生王八蛋,不可以吧?這就是底線。”
而職業道德問題可以通過學術方式來解決。底線就是不剽竊、不抄襲。他形象地批判了量化考核下的大學教師是怎樣喪失學術底線的。“現在的大學就是養雞場,天天數你生了幾個蛋,沒完沒了讓你填表,然后問你為什么沒生一個創新型的蛋。這怎么生得出?”
易中天回憶,他剛進武漢大學時,胡國瑞先生、吳林伯先生、劉禹昌先生和他見面說的第一句話是“不準寫論文”。在社科領域剛入門的人沒有資格寫論文,“你才讀了幾本書,那些線裝書你讀完了嗎?會讀了嗎?”
所以學問方面的考察,易中天主張一本書主義。
易中天看重制度建設,他認為篩選人才、晉升職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今后的大學校長中能出蔡元培,或者所有校長都有像劉道玉一樣的眼光和水平。
理想的大學申報職稱或申請職位,只需要一件代表作,而且不準說我有著作等身。“又不是賣大白菜的,講什么堆頭啊!只用一篇代表作,最多三件”。
第二,不論是評職稱還是晉升,代表作要說明它在學術上有什么意義及貢獻和創新,而且還要按照誰自述誰舉證的原則提供相關證據。
第三,評議。易中天認為匿名投票意味著不負責任,他很贊同鄭也夫先生設計的糊名制。實名,但是不宣布,把名字糊起來,給一個解密期,所有的評委評審人、投票人都必須簽名。而申請人要作一次全系師生可以自由參加的學術演講,進行校園網絡直播。演講完有互動環節。評委、學生都可以提問。答辯要組織一個答辯委員會,全系全體正教授擔任答辯委員會委員,還要邀請外校同行和本校的非同行參加組成評審委員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復旦大學教授楊玉良院士:古籍保護須解“卡腦子”問題 2019-10-24
- 35位美國大學教授:沒有自己的觀點是中國學生的突出問題! 2019-07-22
- 哈佛終身教授:壓力一直相伴,大學教授的日子絕不是玫瑰花鋪就的 2019-03-12
- 高校職稱評定成權錢交易 待遇差別讓教師失底線 2014-04-21
- 網絡論文買賣:挑戰道德底線的“合法交易” 201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