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名現象說明學有余力非常重要 陳省身點撥少年班學生別考滿分
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上學時成績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則一直保持班級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當上教授時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獲得諾貝爾獎時哥哥當上正教授。
杭州天長小學教師周武將這一現象稱為“第十名現象”:小學期間前幾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學(乃至工作之后)有相當一部分會“淡出”優秀行列,而許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在后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現出色。
在以培養優秀人才為己任的劉道玉看來,知識能力的過度開發會抑制人的能力和發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學生太多的精力,狀元不能代表什么。“北大清華幾乎招去了所有的狀元,他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又怎么樣?如果繼續爭狀元,過去讓我欽佩的北大清華就沒有前途沒有希望。”
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非常贊同劉道玉的觀點。
他說,數學大師陳省身生前為中科大少年班題詞:不要考100分。
朱清時解釋,原生態的學生一般考試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幾倍的努力,訓練得非常熟練才能不出小錯。要爭這100分,就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和資源,相當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學生的創造力都被磨滅了。
實用主義擊潰一些大學最后底線 社會上腐敗現象都可在大學找到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幽默地指出,大學生世俗化很厲害,過去杜甫說“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現在一些學生在校園里泉水就已經濁了。
朱清時也是這個觀點,貪腐之風進入校園,高校道德高地已經失守,社會上很多腐敗現象都可以在大學里找到。高校對學生應該是科學素養、人文素養、道德的全面培養,而文憑泡沫讓高教背離了教育的本意。不僅忽視了學生的成人成才教育,連專業課都是一個“混”字!
- 福州大學呂曉林 Nat. Commun.:高強韌纖維復合離子凝膠 2025-05-12
- 東華大學王宏志/EMPA趙善宇 AFM:自適應溫度響應的纖維諧振器超面料 - 實現零能耗熱管理 2025-05-12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李繼遙教授、楊佼佼副研究員 CEJ:具有雙向錨定功能的仿生濕粘牙齒創可貼促進牙本質再礦化 2025-05-12
- 北大教授何小鋒:北大應賣掉一流校企 設立基金建一流大學 2014-01-13
- 北大教授稱中國現在不缺大學生 最缺民工 2008-11-03
- 北大教授賀衛方:現行研究生考試是一種倒退 200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