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掉北大堪稱世界一流的校辦企業,然后建立母基金,通過基金運作為北大提供源源不斷的大量資金,之后再以高投入吸引頂尖學術人才,最終成就真正世界一流的大學。”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博導何小鋒2012年在校內、校外多個論壇提出的這一建議,在高校企業中引起關注。
近日,何小鋒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系統闡述了以“賣企業”開始的五步走改革設計,并透露,目前他和學生正在就相關課題做調研、研究。他認為北大應該抓準當前時機,以金融手段為主線,推動校企改革,更推進北京大學向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邁進。
“金融主線下的改革,首先實現的是各方利益的保證,其次這種改革也會倒推著管理出現變化。比如過去學校、校辦企業的公開透明度較差,但在以交易、市場化為手段的改革下,這種缺點會被逐漸消除。”何小鋒認為,雖然這一設計主要針對北大,但在高校層面也具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性。
實業現金化
“要考慮到潛在風險,目前方正已經成為一個全牌照的金融集團,其金融業務在中國當前這個頗具潛力的市場中,會有很大擴張,但同時,也會給北大帶來相應的風險,所以北大可以考慮把包括方正在內的校企適時賣出去。”何小鋒稱,賣校企一方面是為了降低風險,其次也是為了讓北大真正回歸一個辦學的主業。
引發這一金融層面風險的因素頗多,尤其考慮到高校校辦企業普遍存在管理、運營方面存在的積弊,所以,這一擔憂必須受到重視。
何小鋒特別提到,在國際一流高校中,鮮有高校辦企業這樣的例子,哈佛、斯坦福都是有發展基金而無企業,北大想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首先應該從肩上卸下由企業帶來的管理壓力。
同時,由于重啟IPO,擁有多家上市企業的北大,此時可謂恰逢良機。“北大現在的下屬企業數量較多,但并不是每個都異常優秀,所以在具體賣出的時候,可以考慮靚女先嫁的策略,從而確保校企價值最大化。”
在如何賣的環節上,何小鋒認為可以設定一個五年的期限。其中第一年以2成企業作為開頭,此后六成優質企業在接下來兩年售出,最后兩年則把剩下兩成相對弱勢的企業賣出。
“初步設想應該是五年,這樣一是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也在市場中實現廣泛的詢價、議價,其次,這樣的時間安排,也是易于被各方所接受的。”何小鋒說,由于比相關領導的任期稍長,所以這樣的周期安排會更容易被各方接受。
何小鋒認為作為改革的第一步,“賣企業”既有必須的理由,也已經迎來最好的契機,且由于之前的改革已經做了必要的鋪墊,所以可行性應該很高。
“比如之前的改革已經讓校辦企業去掉了北京大學這個名頭,也在企業間進行了一些整合、集團化的動作,而且從管理上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所以完全可以賣。”何小鋒稱,邁出“賣企業”這一艱難的第一步之后,接下來相應的四步改革將會相對容易一些。
何小鋒估算北大的校辦企業可以賣到一千億元以上。
“10年前,北大提出要建世界一流大學,但今天看來校辦企業是世界一流的,而教學和科研水平離世界一流還有距離。”何小鋒說。
而何小鋒如今構思的五步改革中,最為側重的便是經濟學與管理學相結合的辦法,從而增強這一設計的可行性。
改革五步走
“1000億元,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的母基金,學校這時候可以去請世界上一流的管理人才去管理,而其所有投資,均只做大額投資,對接的,也是一些國際知名的PE。這是北大資產的航空母艦,對北大而言,經營風險會較小,而且管理上帶給學校的壓力也很小。”
在何小鋒的設計中,北大未來針對這一千億級別的管理層,可能只需要幾十個人,而目前僅方正一家企業,其員工即多達35000多人。所以千億級別母基金的成立,帶來的是管理簡化和風險降低,從而讓北大的領導者們更專注于學校事務,而不需要被企業牽扯精力。
賣掉企業之后,北大原來從企業中獲得的資金收入,并不會減少。何小鋒認為即使按照目前行情,一千億元帶來的年回報也應該在200億元左右,這足以讓北大游刃有余地進行第三步改革。
“200億元里面,大部分資金可以拿出來專門做吸引人才這件事。比如,花一個億,把某個領域的頂尖人才招募過來,給他配備最好的科研硬件、一流的助手,給他打造一個頂尖的團隊,從而創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服務,吸引世界一流的學生上北大,這給北大學術、教育帶來的是怎樣的變化?!”
何小鋒認為這還只是一個簡單的描述,1000億元的增值投入如果帶來1000位世界一流的教授加入北大,更重要的是,在大量資金的推動下,在教學技術層面、科研管理制度都會出現很多前所未有的改革,實現公正、公平、公開的管理,而這種變化將讓北大變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
設計中的第四步,被何小鋒形象地描述為剝離不良資產。
“要大量引進人才,那么必然可能會讓一部分人離開,這會涉及很多人的利益。”何小鋒的想法是,雖然看似艱難,但實際上在第三步進行的同時,第四步已經自然推動開來。
何小鋒說至于最后的第五步,則完全指向如何把實現北京大學變為世界一流大學這一目標,變為一種長效的和諧機制。所以他強調最后一步的改革,要著力在和其他國際一流大學、國際一流企業、國際一流人才的合作層面,展開和諧的、不斷深入的長期交流、合作甚至合并的趨勢,在世界一流大學中實現合作共贏的良性局面。
“未來,如果說北大教育基金會是碗,那么母基金就是鍋,而北大校友投資、社會投資就是海,北大的經濟保障可以說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還能吸引著海里的。”何小鋒笑稱,目前北大教育基金主要是捐資,那么今后有了母基金每年200億元的注入以后,校友的捐資可以變為針對母基金的投資,社會上的人也會因為母基金的資金量和管理團隊而加入到投資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