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論壇在滬舉辦 “把脈”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未來發展
2012-06-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未來向何處去?作為同濟大學慶祝建校105周年及同濟工程教育百年紀念的一項重要活動,以“中國工程教育的百年歷史回顧與新百年展望”為主題的“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論壇”,日前在同濟大學舉辦。近百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把脈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建言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未來創新發展。
教育部原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吳啟迪,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南開大學校長龔克,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沈祖炎,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余壽文,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何京翔等專家,從各自不同的視角對加快促進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了諸多思考和建議。
據介紹,如何培養和造就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以滿足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路徑和戰略的高層次工程人才需求,是當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與改革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吳啟迪指出,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高峰期與轉型期,決定了我國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的量大、面廣、多樣;為應對國內外資源、能源、環境多重壓力與挑戰,要求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培養的人才還必須具備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國際化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全球職業競爭力也成為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必備素質。
余壽文在題為《對高等工程教育三個理論問題的認識》報告中指出,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應該走“世界科技發展和本國產業發展雙結合的兩輪驅動”的培養人才道路。這要求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與世界科技發展和本國產業發展雙結合;專業結構、層次結構和布局結構要適應本國自主創新的需要、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國際格局變化的需要。
朱高峰在發言中指出,首先要明確當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務是否以育人為中心、其面向的是少數精英還是大眾、內容是培養學生做人和做事統一、培養途徑是理論與實踐結合。他強調,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要回歸以育人為中心,要面向全體學生和教師。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2010年高等工程教育高層論壇在北航舉行 2010-12-28
- 2010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2010-12-07
- 全國化工類專業建設研討與核心課程教學經驗交流會舉行 2010-09-09
- 第三屆全國木質素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暨輕工科技發展論壇將于2023年4月14日在廣州召開(第一輪通知) 2022-12-31
- 第二屆全國木質素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暨輕工科技發展論壇將于2021年1月8-10日在廣州召開(第二輪通知) 2020-11-18
- 中國橡膠工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化工學會橡膠專業委員會 40周年紀念在杭州隆重舉行 2019-04-19
- 上海交大鄭思珣教授課題組 Macromolecules:一種兼具自修復性、形狀記憶和離子電導性能的有機-無機雜化共聚物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