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五”期間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的基礎研究重點領域如何部署?
在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健康、材料、制造與工程、綜合交叉等重點領域部署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工作,更加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更加強化科學目標導向、更加注重優秀團隊建設、更加注重青年科學家的培養,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
六、“十二五”期間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和專項有哪些考慮?
根據世界科學發展趨勢和我國重大戰略需求,持續強化部署納米研究、量子調控研究、蛋白質研究、發育與生殖研究、干細胞研究、全球變化研究六個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和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究專項,努力沖擊世界難題,力爭取得系列突破,顯著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搶占未來科學技術發展制高點。
七、“十二五”期間在基礎研究創新基地方面有哪些重點部署?
“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將在“開放、流動、聯合、競爭”運行機制和“共建共享”思路指導下,繼續加強頂層設計和布局,規范和完善管理措施,進一步發揮其在科技創新中的骨干和引領作用。
堅持綜合統籌、科學布局、現有設施高效利用和新建設施并重相結合、設施發展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加強體制機制保障,進一步完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
進一步完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臺站的布局,新建一批野外臺站和綜合研究中心,注重在海洋、極地等區域加強部署。建立野外臺站穩定經費支持機制,加大支持野外臺站進行科學研究、開放運行、設備更新等。
八、“十二五”期間科技基礎性工作有哪些重要部署?
重點開展對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跨部門、跨學科、跨區域的綜合性科學考察與專項調查,注重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支持科技資料整編與科學典籍、志書和圖集的編研;支持標準物質與科學規范研制;支持有關對公益性行業部門重要工作、有關重點領域和學科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其他科技基礎性工作;繼續推動科學數據共享工程的深入發展,加強科學數據匯交和共享機制建設,提升對我國科技、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
九、“十二五”期間在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方面有哪些重點部署?
堅持“以人為本”,建立一支規模適度、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的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形成基礎研究人才區域布局和人才流動的合理機制。通過實施相關人才計劃,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強化保障措施,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家、高水平領軍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
十、為保障《國家基礎研究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順利實施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主要包含6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加強科技計劃的頂層設計;二是深化計劃管理改革,強調穩定支持與競爭擇優相協調;三是營造有利于原始創新的環境,支持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四是保持基礎研究投入較快增長,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五是加強基礎研究國際合作,推動多層次、全方位和高
- 科技部:關于印發國家基礎研究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通知 2012-06-11
- 高超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學‘十二五’優秀科技領軍人才”稱號 2016-05-09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榮獲“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創新平臺建設獎” 2016-03-22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舉辦“國家‘十二五’新材料發展規劃”專題報告 2013-09-05
- 《“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解讀 2017-05-12
- 科技部印發《“十三五” 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2017-04-26
- 科技部印發高性能膜材料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20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