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改不是錢的問題
2012-07-11 來源:中國科學報
一年前,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王蓉和她的同事接到了一個研究課題,這是一項關于我國研究生教育投入體制機制改革的研究。然而,在接受記者關于此項研究的采訪時,王蓉更多談論的并不是關于教育投入,而是研究生培養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研究生教育是一個整體,財政投入改革必須與培養機制改革相結合。相比之下,后者的問題也許更重要。”王蓉說。
科教結合:研究生教育的最大特點
據了解,我國自1978 年恢復研究生教育以來,已經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發展。截至2009 年底,我國在校研究生總數已達140萬人。我國已邁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國的行列。
對此,王蓉表示,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投入體制機制不甚完善。但與此同時,研究生教育跨越式發展帶來的質量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而加大投入往往被認為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條件、保障甚至前提。“在一些人的觀念中,本科教育撥款機制與研究生教育撥款機制并無太大差別,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原因很簡單: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完全不同。”
在王蓉看來,相比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具有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研究生教育是具有高度選擇性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養高端科研人員,因此,研究生教育是高度選擇性的。其培養的人必須具備某些潛質并有志于從事科研工作;其次,在應對社會多元化需求的過程中,研究生教育逐漸分化為兩部分:培養高端科研人員的學術型研究生教育和培養高端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學位教育;而在學制上,各國普遍采用彈性學制。
除此之外,王蓉表示,研究生教育最大的特點在于,其完成社會功能的主要機制是“科教結合”。“研究生教育不是單純的培養方法問題,其首要價值在于求學者在參與科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是否適合追求學術。與此同時,導師代表研究機構在這一過程中完成篩選和發掘下一代高端科技從業者的任務。”她說,對于研究生給予高額補助是各國高教資助制度的慣例,其合理性在于科研是公共產品屬性很強的工作類型,而研究生作為科研從事者得到這一財政支持,這與本科生有著本質的差異。
難以篩選出高端人才
正是由于研究生教育存在自身特點,相應的投入體制機制改革也必須立足于現實和國情。
王蓉將此次改革需要考慮的一些現實性因素作了歸納。比如我國研究生教育當前的類型結構復雜,而且學位類型結構不盡合理,現有專業學位難以滿足我國工業化對應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外部適應性較差;再比如,我國博士和碩士層次上的學科門類結構相差不大,不能很好體現出不同學科對不同層次人才需求的差異性;碩士和博士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畢業去向都值得認真反思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饒思圓課題組誠招博士、碩士研究生 - 化學、材料學、生物工程、電子工程、神經科學、基因工程 2025-04-11
- 2024年全國高分子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4-04-26
- 2024年全國高分子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 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第一輪通知) 2024-03-14
- 北大前校長周其鳳:就科教改革說三個“不” 2015-03-10
- 直屬高校國家教改試點項目實施專項檢查啟動 2012-09-25
- 中國農業大學推行教改 講師可帶碩士生 201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