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正從“職務”轉向“職業”
2012-07-1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不久前,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陳登斌表示,“如果校長沉浸在學習、科研,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整個團隊的建設。一個校長,要有想法去打造好自己的團隊,帶好自己的團隊,想方設法去創造人才發展的環境和平臺。”
而多年前,在第一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時任柏林工業大學校長庫茨勒就提出,“為了使校長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柏林州的大學教育法禁止校長在任期內從事任何教學和科研。”當時,我國很多高校校長均表示:“校長職業化是世界性趨勢,也是大學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幾年來,專家們漸漸達成共識:從大學校長的崗位性質看,并不要求校長是一流的學者,而更要求校長人選具有三方面素養——懂教育、懂管理、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是某個領域的一流學者,那是錦上添花。以此要求校長,才有可能使校長安心教育管理事務,以教育家的情懷辦大學。
黃岡師范學院黨委書記程水源曾指出,現行體制下的大學校長,職務化特征導致其官本位意識濃厚,在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二元結構中,行政權力一直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并支配、凌駕于學術權力之上,這使得學術發展和學校管理之間經常發生內耗。而職業化的校長更利于形成獨立的治校理念,提高自主、競爭和敬業意識,淡化教育行政色彩,可以改變過去管理模式單一、辦事效率較低、缺乏社會參與、社會支持面窄等問題,從而更好地發揮大學校長在大學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定位
大學校長是服務職位,需要遵循職業規則,而不應具有任何特權
大學校長職業化,盡管已經漸成共識,但在實踐中,理念的接受依然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不久前的首屆世界未來教育論壇上,國家督學、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提出,“將教育視為服務業,將教育工作者視為服務提供者,對于許多中國的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來說,接受起來是需要過程的”。
而就在董奇的就職演講中,他明確提出了“服務”的概念——大學校長是一個全職的崗位,是一個服務的職位。“目前大學管理的難度和復雜程度前所未有,不但8小時之內需要全身心投入學校管理工作,8小時之外也需要認真思考和謀劃學校的改革發展。”
“提倡大學校長職業化,重點是要強化職業觀念。”程水源指出,“大學校長的任職業績不僅要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更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因此,現代的大學校長要摒棄過去的職務觀念或‘官本位’思想,真正認識到,校長就是一種社會職業,需要遵循所有職業都應遵循的規則,而不應具有任何特權。”
與此同時,給予大學校長職業化之后的切實保障也是必要條件。有專家表示,“我國尚未建立大學校長職業化的高等教育制度。同時也缺乏對大學校長履行職務的有效保障制度。”很多人在擔任了大學校長之后,還不愿放棄科研崗位的職務,認為唯有保持學術不間斷,才可在卸任校長后仍有立身之本。
為此,有專家指出,應該建立完整的職務保障制度,包括履行職務時及離開職務后的制度保障,讓大學校長以管理、經營、服務大學作為自己畢生為之奉獻、引以為豪的事業。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張立群院士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2022-08-27
- 俞建勇院士任東華大學校長 2019-08-20
- 清華大學教授張希院士任吉林大學校長 2018-12-13
- 科技部:《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名單》發布 2020-10-20
- 科技部等9部門印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 2020-05-18
- 2017年復旦高分子科學系教師高級職務崗位招聘啟事 2017-11-30
- 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將擴展至研究生階段 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