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學術不端要標本兼顧
2012-07-27 來源:科技日報
教育部起草的《關于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的暫行處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于7月16日起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對于學位論文作假、抄襲等情況作出了嚴格規定。這對于改善學術風氣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但遏制學術不端行為需要標本兼治。
一段時間以來,學術造假的現象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而學術造假的風氣之所以屢禁不止,不僅是因為制度的缺失,而且因為有人認為作弊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比如學生面臨的落后教育制度、考試制度、企事業單位畸形的用人制度等。這其實忽略了作弊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正是由于這種認知偏差,使人們在很多時候喪失了對錯誤、善惡的判斷標準。所以,作弊的可怕之處不在于作弊本身,而在于人們對作弊的態度,只有當良知喚起人們對作弊行為保持羞恥的認知時,作弊才能被遏制。
作弊本身是可恥行為,涉及個人品質,但是很多學生卻不以為恥,而認為是一個學習問題,這就是多年的教育過于重視分數而忽視品德教育所致,造成了教育和品德的分離,加強誠信教育、加強品德教育勢在必行。對學術欺詐行為要標本兼治。有學者提出,要樹立學術尊嚴,嚴格學術不端治理,必須改變現在的行政管理方式,實行學術本位管理,大學可以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對學生提出不同的學位論文要求,而非所有學生都一刀切要求寫畢業論文,大學就可以不受行政和各種利益因素的干擾,獨立開展學術評價,進行學術不端的處理。我國大學目前缺乏的正是具有辦學自主權的學術機構,因而對于學校內部的學術不端很難進行處理。不改變現在的行政管理模式,而是通過加強行政管理,并把學術不端處理和具體利益掛起鉤來以解決學術作假問題,將很難起到實際的效果。
在通過學術倫理教育來改善學術風氣方面,國外的一些經驗值得借鑒。國外許多大學設立了科學倫理道德研究中心,建設了內容豐富的網站,并在網上廣泛討論不同科學領域和學科(包括大學和中學)在科學倫理道德方面存在的特殊問題,深入分析各種介于不端行為和合理行為之間的案例。這些工作使科學倫理道德教育成為大學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使大學生在從事科研之初就樹立了正確的科研道德觀,從根源上減少了未來犯下學術不端錯誤的可能。
教育部的最新《處理辦法》為治理學術不端鋪墊了新的基礎。但治理學術不端行為需要標本兼顧。我們期待教育界、學術界能付出更多努力,斬斷學術不端的根源。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基金委發布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 2020-12-30
- 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學者有德 行者守端 2017-02-10
- 《科學》微塑料幼魚熱點論文被控學術不端 2016-12-13
- 河北科大余旭東教授課題組 ACS AMI:基于聚合物納米簇的超快自修復、高拉伸性、可逆粘附和透明水凝膠用于壓力傳感及環境治理 2022-12-16
- 評論:學術獨立方能治理高校學術不端 2016-07-26
- 中外合作辦學魚龍混雜亟待治理 201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