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在生物質為基體的新型生物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2-08-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環境材料研究室在開發木材/羥基磷灰石復合材料作為生物材料的研究中發現,經過沉積前驅體以及水熱處理后,羥基磷灰石可有效沉積在木材表面且兩者結合緊密。該方法簡單易行,為以生物質為基體的新型生物材料制備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思路,并使得此類材料具有成為骨替代材料的潛在價值。
近年來,生物質復合材料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常見的骨替代材料主要有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復合材料。由于復合材料克服了單一材料的缺點,比如金屬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差、陶瓷材料脆性較大,且結合了不同材料的優點,因而使其性能更優越。
為了發展新型的生物復合材料,技術生物所環境材料研究室碩士生王寧在導師吳正巖研究員的指導下,選用木材為基底,經過實驗探索制備出木材/羥基磷灰石復合生物材料。木材作為最主要的生物質材料,具備多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優良的力學性能等特點,這些特點與人體骨組織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可以被用作骨組織的替代材料。技術生物所相關研究人員通過將木材預處理、沉積前驅體和水熱處理,將羥基磷灰石有效沉積在木材表面,成功制備了木材/羥基磷灰石復合生物材料,相關的生理實驗將隨后展開。
該材料結合了木材和羥基磷灰石的優點,有望成為一種具有應用價值的生物材料。
這項工作近期已被表面材料領域主流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正式接收,同時相關技術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海洋大學徐曉峰教授課題組 ACS AMI:可控制備海洋生物質復合材料氣凝膠微球-實現界面光熱、離子吸附和土壤改良多功能應用 2022-11-04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聚乳酸/生物質復合材料獲得系列進展 2015-04-10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西工大于海東/梁飛、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Matter:摩擦電貼片通過銅死亡抑制術后黑色素瘤復發 2025-04-15
- 中科院化學所賈迪課題組 Nat. Commun.:利用光散射量化復雜凝膠體系中動態弱鍵的強度及物理交聯點密度 2025-04-08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研制出可同時移除鉻和鎘的“三明治”納米復合物 2018-05-14
- 中科院技術生物所在血紅素引起的蛋白質聚合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