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周濟作了題為“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與創新驅動發展”的報告。報告分別從“依靠技術創新,實現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是新的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三個層面論述了中國制造業如何走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分析了產品創新、制造技術創新、產業模式創新等領域的典型案例,提出“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是新的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
周濟在報告中提出,創新是企業進步的靈魂,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在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周濟強調,要以央企為龍頭,以企業為主體,緊密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協同創新聯盟,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越性,政府主導、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實施有效創新。
報告展望了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中國機械產品全面應用數控技術,總體升級為“數控一代”,中國制造業基本普及數字化技術,并在若干領域實現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到2030年,中國機械產品總體升級為“智能一代”,中國制造業在主要領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整體上走到世界前列,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基礎性、關鍵性、戰略性的貢獻。
黃丹華作了題為“全面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進一步發揮中央企業的骨干作用”的報告。分別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進一步發揮中央企業的骨干帶頭作用”、“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加強院企合作,全面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三個方面闡述了要推動科技創新戰略,推動中央企業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同時提出積極加強與中國工程院的戰略合作,共同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作了題為“中國工業化中后期建立‘企業為主體’技術創新體系重要性的幾點思考”的報告。報告分析了世界工程科技發展的新特點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及對工程科技的戰略需求,重點從能源戰略、基礎制造業兩個方面闡述突破資源、環境、能源瓶頸需要建立強大技術創新體系,提出了依據行業特點和科技發展規律構筑以企業為主體的可操作的技術創新體系;以技術創新十大體系能力為目標,構筑現代、高效的基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體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作了題為“堅持自主創新戰略,走有中國特色的航天科技創新發展道路”的報告。報告提出,中國特色航天科技創新發展道路的重要基點是堅持立足國情,服務國家戰略,突出頂層謀劃和設計;基本途徑是堅持集成創新,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突出特征是堅持協同創新,發揮航天工程的輻射帶動作用;動力源泉是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戰略理念,依托航天重大工程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玉卓作了題為“率先成為國際一流的技術創新主體,努力搶占潔凈煤產業的技術制高點”的報告。報告分析了神華集團科技創新的整體情況,總結了神華集團率先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做法和經驗,以及在煤炭安全綠色開發、煤炭清潔轉化利用、煤炭安全高效運輸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取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提出了真正成為技術驅動型的世界一流煤炭綜合能源企業的奮斗目標。
瑞典創新署署長Charlotte Brogren(夏洛特•布洛格林)作了題為“全球化過程中的創新政策與實踐——瑞典的主要經驗和體會”的報告。報告闡述了創新在知識、創新、成長、成功之間的關系,分析了創新的不同類型與整個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創新,并介紹了瑞典的創新制度、戰略、研發投資、政策發展。Charlotte Brogren還回答了代表們提出的問題。
院企合作交流會議的召開,是中國工程院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旨在與企業之間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具體體現。據介紹,目前中國工程院已與神華集團、中鋼集團、國開行、南車集團簽定了科技合作協議,旨在通過戰略咨詢與研究服務、學術交流、助力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為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工程科技支撐。
- 路甬祥在揚州泰州考察院地院企合作 2008-05-04
- 第五屆“高分子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學者學術交流會”在吉林大學舉辦 2020-01-15
- 第四屆“高分子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學者學術交流會”在四川大學順利召開 2019-01-09
- “2018年國際軟物質研討會暨第七屆中國軟物質日交流會”在四川大學舉行 2018-06-20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
- 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 張立群、鮑哲南、馬於光、房喻、馬光輝、冷勁松等當選 2021-11-18
- 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在京發布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