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由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3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攜手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公司3家龍頭企業組建的“資源化工綠色過程與產品協同創新中心”成立暨揭牌儀式在北京化工大學科學會堂舉行。該中心的組建是化學工業行業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關于協同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實施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緊密圍繞“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標,在大學、科研院所和行業龍頭企業之間開展協同創新的重大舉措。
新成立的“資源化工綠色過程與產品協同創新中心”充分利用大學、科研院所及行業龍頭企業在“大化工”方面的學科優勢和行業特色,實現強強聯合與優勢互補,解決我國目前化工產業的過程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問題,提升新能源化工、材料化工的發展水平,推動我國化學工業的“過程綠色化”和“產品綠色化”,最終實現資源的高值化和高效利用。
協同創新中心的倡導單位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介紹了中心的組建情況。自2011年年底開始成立“2011計劃”專項工作組,召開了二十余次研討會,不斷深化認識,不斷凝練,選取了三個研發領域作為突破口,并成立了相應的研究中心。針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需求,建立“能源化工與新材料研究中心”;針對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需求,建立“生物化工研究中心”;針對中國化工集團公司需求,建立“綠色化工研究中心”;針對化工前沿領域的共性技術以及系統的優化集成問題,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學牽頭,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參加的“共性技術聯合研發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各參建單位已經先期籌集了啟動資金約2.5億元人民幣,用于部分項目的啟動和推進;在運行管理方面,實行四中心負責制,并制定相應的章程和管理辦法;設立聯合管理辦公室負責協調四個中心的基本運作。通過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積極探索協同創新機制,依托大學、科研院所與化工行業結合緊密的優勢學科,建立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重大研發與應用平臺,在協同上狠抓“大化工”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針對國家重大需求的專業,探索設置相應專業學位培養專業人才的新模式,體現學科、人才、科研三位一體的“全面合作、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協同創新模式,為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做出貢獻。
中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岳國君、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范小森、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張鎖江、清華大學副校長康克軍以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戴厚良先后致辭,希望協同創新中心在未來的發展中,各參建單位發揮各自優勢,加快創新,實現共贏,取得豐碩的成果,為把我國早日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講話,他充分肯定了成立“資源化工綠色過程與產品協同創新中心”的重大意義。他表示,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符合今年7月份召開的科技創新大會的精神,對于扭轉當前科技研發的無序競爭,扭轉投入分散、項目分散發揮作用,促進學科交叉提高學科與研發的競爭力。中心的成立可集成幾個單位在產學研方面的優勢,負有重要的歷史使命,包括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技術、改革傳統的研發模式、促進化工研發的根本性變革和高校構建適應21世紀的新的化學教育知識結構。他祝協同創新中心順利組建,得到教育部的批準并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儀式上,協同創新中心各組建單位簽署了協同創新中心合作協議,李靜海副院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院士、戴厚良高級副總裁、岳國君總裁助理、范小森副總經理、康克軍副校長、張鎖江所長、譚天偉校長一同為“資源化工綠色過程與產品協同創新中心”揭牌。揭牌儀式結束后,組建單位有關領導在北京化工大學大學召開了中心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作會,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們圍繞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等進行了深入研討。
儀式由北京化工大學黨委書記王芳主持。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楊建華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付志峰副主任、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胡遷林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燮卿、中國科學院院士段雪,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聶紅等出席儀式,北京化工大學相關職能部門、院系所負責人、師生代表等400余人參加儀式。
背景鏈接:四個協同創新中心研發領域簡介
針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需求,建立“能源化工與新材料研究中心”。該中心的研發領域包括國家重點需求的高性能合成樹脂材料加工、高性能橡膠材料、高強高模的碳纖維、芳綸纖維、聚酰亞胺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制備與產業化,以及面向“新能源”、“新材料”等國家重大戰略發展方向,以纖維素與非糧為原料制備生物航煤、生物丁醇等能源替代產品。
針對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需求,建立“生物化工研究中心”。以纖維素與非糧為原料轉化為燃料乙醇,并大力發展乳酸、聚乳酸等生物基化學品。
針對中國化工集團公司需求,建立“綠色化工研究中心”。該中心的研發領域包括以鎂鹽、鉻鹽為代表的無機鹽化工資源,研發高附加值的結構功能材料、酸堿聯產再生和堿渣零排放集成的一體化減排新工藝,解決生產過程的低效率、高浪費以及綜合利用不夠導致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對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氯堿工業的高能耗問題,研發新型離子膜電解工藝、無汞催化劑制備工藝及完整的節能新工藝包;在煤化工領域,研發焦爐氣甲烷化制天然氣、煤制電石等降耗創新工藝。
針對化工前沿領域的共性技術以及系統的優化集成問題,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學牽頭,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參加的“共性技術聯合研發中心”。主要研發領域包括材料結構設計、綠色新工藝開發及化工工藝優化集成等。
- 蘇州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劉忠范—孫靖宇課題組博士后與科研助理招聘啟事 2021-03-08
- 蘇州大學與創始集團共建水凝膠材料協同創新中心 2019-01-24
- 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名單 2018-12-14
- 西安市新能源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順利舉辦 2018-12-14
- “長續航動力鋰電池-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天津合作基地”揭牌儀式在天津捷威動力工業有限公司舉行 2016-09-29
- 鄂爾多斯市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產學研基地建設工作推進會暨揭牌儀式舉行 2015-08-31
- 北京化工大學胡君教授團隊 Small:兼具高拉伸與穩固界面性的一體化拉脹導電彈性體復合材料 202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