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技創新路徑揭秘:從實驗室到車間
2012-11-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高校重視科技成果的轉換
作為德國三大科研(企業科研、大學科研和專業科研)支柱之一,德國高校在德國國家科研與創新體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德國大學科研約占國家研發投入的18%。大學科研的21%為技術工程,29%為自然科學,24%為醫學,4%為農業科學,其余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
為了使大學科研更好地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需要,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德國大學的科研活動十分注重與企業的合作。合作方式大體有兩種,一是合作研究,二是委托研究。如德國亞琛理工大學就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著重于機床這一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技術和工藝研究。
為了加強高校和企業之間的交流,提高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德國很多大學設有專門部門聯系與相關企業的合作事宜。德國柏林工大就設有技術轉讓處,職能是管理合作項目,宣傳大學的重要技術成果,進行國際合作與交流。柏林工大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數據庫,企業如果對某個項目感興趣,很容易就能直接找到負責的教授進行協商。柏林工大技術轉讓處的米勒先生強調說,科技園模式是轉化大學高科技成果、孵化高科技企業的重要園地。各大學均把建立科技園看作是加速技術由實驗室走向市場的一項重要措施。以柏林布赫生物科技園為例,該科技園由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參股,目前擁有41家生物技術公司,業務領域集中在基因組研究、生命科學和生物信息方面。在這里,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效果明顯,園區內的企業更是得益于科研力量而發展迅猛。
德國工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80%的德國企業已經把高?蒲谐晒袌龌闯善髽I技術創新的一條捷徑。德國許多大型企業都在高校開辦研究機構,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優勢為企業生產服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Hou)
相關新聞
- 德國德累斯頓工大章奕欣教授課題組《Chem. Mater.》: 用肽-脂-多糖構建的模塊化雙親性自組裝水凝膠 2021-03-31
-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Andrij Pich教授團隊:pH/酶雙響應可降解生物雜化多糖微凝膠用于抗生素的遞送 2020-12-04
- 蘇州大學董彬教授與德國馬普智能所Metin Sitti教授合作《Nat. Commun.》:可在空氣中高速驅動的水凝膠致動器 2020-09-18
- 香港理工大學陶肖明教授團隊《Nat. Sustain.》綜述:通過科技創新推進紡織品的生命周期可持續性 2022-12-28
-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招聘信息 | 高分子、材料學、材料加工、化學、物理等相關專業 2021-08-05
-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0(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篇)》在京發布 2020-06-02
- 武漢紡大徐衛林教授、陳鳳翔教授/浣江實驗室王凱教授、孫書劍教授 Mater. Today 綜述:高性能纖維材料引領空天應用新時代 202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