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模式趨同質 人才培養趨單一
2012-12-0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高校培養模式趨同
“學校沒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就沒特色。”一位大學校長分析說,研究型大學是以培養精英人才為中心目標,應用型大學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中心目標。可如今,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長”得越來越像。
一方面,一些研究型大學也進行大規模擴招,招收各種層次的學生;另一方面,應用型大學又與研究型大學盲目攀比,生師比偏高,試圖把應用型大學辦成壓縮型、低質量的“研究型大學”。
由此帶來不同類型的高校辦學模式趨同,培養的人才類型單一,這不僅令大學生就業成問題,也使社會對各種人才的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因此,在很多高職院校都升為本科之后,他們培養的目標不再是一線技術人員,間接造成了高級技工的短缺。
升格之后,高校引進大批博士師資。這些沒有任何企業一線工作經驗的教師只能“從書本到書本”,而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更應該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市教委一項針對高校畢業生的調查顯示,約有半數的專科畢業生認為學校實踐性課程設置較少,質量也有待提高。
升格之后,大學生對工作的心理預期也越來越高。一家外資軟件企業的人事經理宋穎告訴記者,近幾年,沒有絲毫工作經驗的大學生開出的薪水越來越高,工作一年之后就急于跳槽謀求更高的職位。她仔細比較過多所理工類院校軟件專業的課程設置,覺得幾乎沒什么差別,“不明白大學生為什么不能樹立普通勞動者的心態”。
(上海)市教委就業調查還顯示,“985”、“211”等重點高校認為自己100%滿足了人才培養要求,一般本科院校的認同比例為61%。但本科畢業生對此的認同度卻只有51%,用人單位的認同度僅為47%。可見,目前高等教育還無法完全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高校培養目標與定位亟待改進。
分層培養勢在必行
教育研究專家楊德廣教授認為,高校要有所分工,“像‘985’這樣的研究型高校中,數理化人才需要進行‘精英教育’,而其他大部分教學型高校如果也一股腦兒搞‘精英教育’,忽視‘職業教育’的職能,就會本末倒置,這些專業就應該安排學生去實習、實踐。”
上海市教委學生處有關負責人認為,一些專業的差異性不明顯,難以按不同層次的人才區分培養。因此,各類高校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結合學校培養定位,優化課程結構。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生處處長、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經曉峰認為,研究型大學培養的學生應適合研發新產品,而應用型高校則要根據企業需求設置課程體系,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運用最新技術,去改進生產效率,而不是研發新產品。
一些大學校長也建議,應該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分類指導,便于不同類型的院校明確自身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形成高等教育類型多樣化的格局。(原標題:高校模式趨同質 人才培養趨單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Hou)
相關新聞
- 中國科大陳昶樂/鄒陳團隊 JACS:超分子動態交聯策略用于混合塑料的升級回收 2025-07-05
-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侯春生研究員團隊 ACS Nano:黃麻納米纖維素精準調控腸道菌群,重建微塑料損傷的腸道微生態平衡 2025-07-04
- 中國科大陳昶樂/安大陳敏、張文建 Angew:ROMP-RAFT串聯聚合新方法制備聚烯烴多嵌段共聚物 2025-07-02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基金委發公開信:“杰青”、“優青”非榮譽稱號 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