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聚糖基自愈性水凝膠的臨床夢:小材料大驚喜
2012-12-0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小材料大驚喜
時間回溯到2010年11月,一個遙遠的設想此刻就真實地膠著在試管里。博士生張亞玲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在室溫且無任何外加催化劑的條件下,將殼聚糖溶液和兩端帶有苯甲醛基的功能化聚乙二醇溶液在試管里混合,不到1分鐘,試管內就形成了水凝膠。課題組在分析其分子結構時,認為該水凝膠體系是由動態化學鍵構建的,猜想該水凝膠可能具有自愈性。為此,他們做了以下實驗:將兩塊顏色不同的水凝膠粘在一起,中間打個9mm的孔。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凝膠上的“傷口”逐漸縮小且顏色相互滲透,2個小時后水凝膠完全愈合。
自愈性的殼聚糖水凝膠做出來了!
這種自愈性水凝膠能在生理條件下實現自愈合嗎?在生物刺激條件下具有響應性嗎?否則它的臨床應用只能是紙上談兵。為此,課題組將水、維生素B6、木瓜蛋白酶、溶菌酶等分別與其結合,試圖找到殼聚糖水凝膠在不同生物刺激下的響應規律。張亞玲把水溶性染料作為藥物模型加入水凝膠中,記錄染料在不同生物刺激下的釋放速率。實驗結果表明在加入維生素B6和木瓜蛋白酶的條件下,水凝膠內的藥物釋放速度明顯快于加入水或溶菌酶的對照組。課題組討論認為,這一實驗提供了兩個信息:一是藥物可以實現在生物刺激條件下的可控釋放;二是溶菌酶在這個體系中對殼聚糖幾乎沒有降解作用。
“溶菌酶是一種蛋白,所以我們想到可以將殼聚糖基水凝膠作為一種蛋白藥物的釋放載體。”課題組成員介紹說。
在記錄蛋白釋放數據時,研究人員驚喜地發現溶菌酶不僅能夠可控釋放,而且釋放前后酶的活性幾乎不變,這證明了這種水凝膠不僅僅能作為小分子藥物的釋放載體,也能作為蛋白等生物大分子藥物的釋放載體。實驗結果發表于2011年6月的Biomacromolecules (美國《生物大分子》雜志),并成為年度熱讀文章之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Hou)
相關新聞
- 中南民族大學秦四勇、黃蓉團隊 AFM:具有分層結構的可注射肽液晶水凝膠指導成肌細胞排列 - 促進肌肉功能恢復 2025-07-09
- 西南林大杜官本教授、楊龍研究員團隊 Nat. Commun.:碳化聚合物點誘導結晶域集成取向調控構建強健和堅韌水凝膠 2025-07-07
- 中山大學吳丁財/黃榕康/鄭冰娜/王輝團隊 Adv. Mater.:具有長駐留性的可注射多孔炭納米酶水凝膠實現腫瘤的協同治療 2025-07-04
- 清華大學梁福鑫課題組 Macromolecules:單體塑化與流場協同實現一鍋法種子乳液聚合制備不同形貌Janus顆粒 2025-06-11
- 告別“電線纏身”時代 - 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團隊 Nat. Commun.:研發出可穿戴心電“電子紋身” 2025-04-08
- 清華大學楊睿教授團隊 JCP:高效準確預測PBAT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使用壽命 2025-03-19
- 清華大學核研院楊洋、化學系危巖教授 Adv. Mater.:肉眼可看見鋰負極的SEI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