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培訓:被忽視的需求
2012-12-1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培訓切忌扼殺教師個性
在諸多問題面前,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顧曉鳴認為,培訓中如何保持教師自身的特色尤為重要,也較容易被忽視。
顧曉鳴指出,當前教師培訓最大的弊端是 “一刀切”。雖然青年教師沒有過多的教學經驗,但其個性、風格、知識的導入點都不同。有的教師講課頭頭是道,但講的是舊東西;有的教師表述不清,但會停下來思考新知識的表達。學生遇到后一種教師是幸運的,因為教師表述不清之處,就是學生可以研究的地方。“如果用我們有限的知識、眼光裁剪了千姿百態的學問、人才,這樣的培訓寧可不開展。”在他看來,要避免教師“千人一面”,教師培訓要在一個創新氛圍中開展,簡而言之就是注重教學培訓的研討性,加強互動、互靈。他打了一個比方,如果教育部牽頭某學科的教學培訓班,不僅有本學科、相鄰學科的教師,還有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師;不僅有教授、副教授,還有講師、學生。每個人平等交流,而非“一家之言”,將有助于保持教師個性。
“探索過程中先要創建不同的模式,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創造一個空間讓不同模式產生。”顧曉鳴說,“不能用形式代替內容本身。適用于某個具體高校的模式,有待于教師們在相互切磋、顯示自身獨特性的過程中產生,其檢驗標準是看培訓怎樣貼合學科、教學對象,怎樣用教師的知識激活下一代。”他同時提醒,教育部要做的工作是尋找案例——不是強制性布置任務,而是不斷公布各高校的培訓模式,由其他高校參考選擇;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建立一個可供交流、便于激發靈感的平臺,滿足教師的多樣化需求。考慮到高校教師培訓多在學校層面開展,顧曉鳴還提倡教育部門的領導、市委相關領導、優秀企業家一起參與研究、教學,在他看來這將會是在教師受益之外的最大功能。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Hou)
相關新聞
- 中國醫科院藥物所范武發課題組招聘青年教師 - 高分子化學、材料學、藥劑學 2023-04-05
- 天津工業大學張擁軍教授團隊招聘青年教師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生物醫用材料或相關專業 2023-03-09
- 復旦大學熊詩圣教授團隊誠聘青年教師和博士后(長期有效)| 高分子化學/物理、材料物理、物理等相關專業 2022-11-02
- 北科大溫永強/杜宏武教授和北大人民醫院張培訓教授 AFM:多功能DNA水凝膠增強脂肪干細胞的干性激活免疫通路引導燒傷創面再生 2022-09-07
- 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應邀為青科大暑期中層干部培訓班作報告 2015-08-27
- 國際科學和技術戰略研究與培訓中心成立 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