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學術期刊“版面費”收入約25萬元,4000字的學術論文需繳納至少2000元……記者近期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學術類期刊通過“賣版面”獲取經濟利益,導致劣質論文越來越多。
學術期刊為何成為商業交易的“沃土”?劣質論文對學術水平的負面影響有多大?記者就此進行了追蹤調查。
“賣版面”造就學術垃圾
記者日前在陜西、河南、湖北等地采訪時發現,部分學術類期刊按照版面數量收取作者費用問題比較突出。
“一個版2300字,收取1000元,論文要求至少2個版。”《新聞愛好者》編輯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期刊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目前是半月刊。
“此前是新聞學核心期刊,今年沒有評上核心類期刊,但是封面上依舊寫‘全國新聞核心期刊’。”這位工作人員說。
記者問:“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這位工作人員解釋說:“就像評勞模,哪能年年都評得上。”
同樣,由陜西日報社主管主辦的新聞類核心期刊《新聞知識》也收取高額“版面費”。編輯部工作人員說,論文字數不同,版面費金額不同,一般在2000至3000元之間。
記者了解到,為了增加經濟效益,又不損害“正刊”的權威性,部分學術類期刊采用“一號多刊”和“增刊”的方式收費。
由湖北省教育報刊社主辦出版的《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現為旬刊,一個刊號每月出版6本期刊,其中三本期刊以全國黨建研究會高校黨建研究專業委員會會刊名義出版。
記者注意到,以會刊名義出版的期刊每期發表100多篇論文,內容五花八門。以2012年5月中旬期刊為例,該刊收錄了127篇論文,涉及企業員工幸福感研究、從離婚案審理看和諧社會構建、愛情本體研究、共產黨員幸福觀研究等。
該期刊編輯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篇論文的版面費為2000至3000元不等。記者算了一筆賬,127篇論文以每篇2000元的版面費計算,一期“版面費”收入25萬元左右,每月三本增刊150多萬元。
這種現象在《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編張應強看來已是見怪不怪。他說,許多核心期刊爭相出版“增刊”與“會刊”,大多數是縮小字號,增加厚度,有的頁碼增加了一倍或幾倍,目的就是謀求經濟利益。
- 最新自然指數出爐!各高校在82本頂級學術期刊成果的比拼 2019-04-16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良彬教授應邀擔任國際著名學術期刊Macromolecules副主編 2018-07-16
- 過度依賴“高被引”期刊非學術正道 2017-12-01
- 202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將于9月22-26日在京舉行(第二輪通知) 2021-03-06
- 202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將于明年9月22日在京舉行(第一輪通知) 2020-10-23
- 13名院士、上百名“長江”“杰青”,近5000人參加的這場全國盛會,究竟“高”在哪里? 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