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投入不均人才結構不合理 地方高校面臨困境
2012-12-25 來源:科技日報
———— 地方高校面臨的機遇 ————
“2011計劃” 有利于地方高校突破內外壁壘
峰會上,地方高校的校長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2011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內蒙古大學校長陳國慶說,“2011計劃”對于高等學校發展與改革是一次重要的機遇。它將“協同創新”全面貫徹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中;要求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更加重視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現實問題的研究,從“能做什么”向“需要做什么”轉變;要求通過改革創新,突破制約高校創新能力提升的內部機制障礙,打破高校與其他創新主體間的體制壁壘,充分釋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活力。
郭廣生認為,“2011計劃”的實施恰逢其時。首先,“2011計劃”是以“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為根本需求,而地方高水平大學在某些領域和學科方向上已經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可以說已經具備參與協同創新的基礎;其次,“2011”計劃是國家對目前科研、教育體系相對割裂的體制改革,是國內首個打破層級、類別限制的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這無疑為地方高水平大學提供了實現“進位趕超”的戰略機遇;“2011計劃”的核心思路是協同創新,“以機制體制改革引領協同創新”是這一計劃的基本要求,而這勢必突破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水平大學內部以及外部的機制體制壁壘,改變“分散封閉 低效”的現狀,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的活力,提高創新要素的使用效率。
———— 地方高校校長建議 ————
享受教育部直屬高校相關政策
針對地方高校在發展中存在的“瓶頸”,作為地方高水平大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郭廣生曾咨詢了遼寧大學黨委書記程偉、鄭州大學校長申長雨、廣西大學校長趙艷林等多個地方高校的校長、黨委書記,形成了一致意見。
建議設立“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咨詢委員會”,以研究、指導地方高水平大學的建設發展問題。
進一步落實國內一流大學與地方高水平大學的融合共進機制。實施“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優秀人才掛職指導計劃”。國家組織直屬高校定期選派優秀學術帶頭人,到地方高水平大學掛職副校長一到兩年,指導地方高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的建設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李菲)
相關新聞
- 高校青年教師面臨困境 在學術研究和生存壓力中掙扎 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