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海歸的待遇?
目前,各級政府為了吸引人才,紛紛出臺了針對海歸,特別是海歸專家的優惠政策。調查稱中國民眾可以接受給予海歸一定程度的優待。但當海歸和同類本土人才的待遇相差較大時,對政策的反對也就隨之上升。
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延攬海歸固然可以提升海歸回國的積極性,但過度的優惠政策會產生一些負面作用。首先,一些城市因為想吸引海外留學人才而不問資歷,唯海歸是用,盲目的海歸爭奪戰可能導致人才的質量降低。其次,民眾雖然支持政府引進人才,但對海歸所享受待遇則有不少意見。許多受訪者對海歸政策的不滿并不是因為和害怕和海外人才直接競爭,而是因為政策傾斜所造成的機會不平等,讓他們輸在了起跑線上。政府借吸引海歸人才的契機加強制度完善本應值得稱贊,但目前的這些制度大多只針對海歸,并沒有惠及本土人才。這會挫傷本土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因此,如何從全局著眼,發展好大環境,讓海歸和本土人才都享受到制度的優越性,是政府當下應該考慮的問題。
此外,如果政府一味依靠經濟手段吸引海歸回國工作或創業,會導致海歸回國動機改變。因為有了資金保障和稅收優惠,不少原先并不適合創業的海歸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加入了創業大軍。更有一些海歸將低價得來的創業園土地高價租出,賺取差價。這樣的行為顯然違反了政府制定針對海歸優惠政策的初衷。
民眾眼中的海歸形象
調查發現,民眾雖然歡迎政府引進海歸,但對已經回國的海外人才卻并沒有太好的印象。59%的受訪者認為海歸并不見得比國內同行優秀;53%認為海歸具有國際視野,并且有學識;52%的人認為海歸比較理想主義,對中國當下國情不很了解;42%的受訪者認為海歸有自己的圈子,自視清高。只有30%的受訪者認為海歸非常熱愛本職工作,17%認為海歸在工作中很容易與他人合作。
上述結果表明,海歸群體成分復雜,既有不少擁有真才實學和國際視野的精英人士,又有大批在國外鍍了層金,因為無法在國外立足而被迫回國的留學生。如果把這些人籠統地稱為“海歸人才”,不免會引起國內民眾的異議。
值得一提的是,受訪者對海歸的態度也受政府人才政策的影響而波動。當海歸所享受的待遇越優惠,民眾對海歸的負面評價也越多。因此,政府必須全面地預估其人才政策的效果,包括其外部性,即政策對其他社會群體產生的效果。一味偏袒海歸的政策,可能造成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
- 本土人才應享受“海歸”同等待遇 2018-03-12
- 一位海歸學者總結的學術圈生存之道 2017-02-06
- 學術界現狀及海歸高校前景分析 2016-10-08
- 64家國家大學科技園通過科技部審核 2011年度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2011-10-12
- 福建落實大學生基層就業優惠政策 2006-01-25
- 高校人才引進看重“帽子”:直接與待遇掛鉤 2016-08-17
- 天津工業大學2016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