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分離與材料表征實驗中心—北理工分析儀器共享的平臺
回國后,馮金生教授在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任教,09年組建了化學分離與材料表征實驗中心。實驗中心從學校最初投資的300萬,通過3年時間現已擁有近600萬的資產。實驗中心的部分儀器是原來某些老師的課題買來的,很多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而馮金生教授回國后,不僅自己課題購買的儀器愿意共享,還愿意把其它課題組的儀器也有效管理起來,儀器運轉的效率大大提高。該實驗中心除進行課題研究外,還成為學校分析測試中心的一部分,成為全校分析儀器共享的平臺。目前實驗中心擁有13臺儀器,包括氣質、液質、液相色譜、熱重分析、熱膨脹儀、表面孔徑分析、紅外光譜儀、紫外光譜儀、XRD等等。其中除了兩臺質譜儀器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操作外,其余的儀器都可開放讓學生來使用,并使用了先進的儀器預約管理系統。馮金生教授還表示,希望今后進一步發揮這些儀器的作用,打造一個不僅為本校,也為區域發展建設服務的中心。
針對高校實驗室分析儀器運行困難的看法和建議
高校實驗室面臨經費和占地面積等問題針對高校的實驗室,資金不足是面臨的首個難題。馮金生教授希望:對于北理工這樣的高校,尤其是自己管理的這個學院的實驗中心,非常歡迎有興趣的廠家和實驗室聯合共建實驗室。這對于儀器起到示范效應、拓寬應用、教育學生非常有益。要知道,這些學生未來都可能到各個單位進入分析測試領域,將成為未來的主力采購用戶。
在北京等大城市,實驗室要發展,占地面積也是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2014年北理工在良鄉的教學樓即將竣工,馮金生教授將在良鄉校區建立一個2000-3000平方米的實驗室,將緩解上述問題。
國家應大力支持高校大型分析儀器的維護費用
在申請985工程經費后,高校雖有了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但是大型儀器每年的維護費用不是個小數目,還需再寫報告申請維護費,這也是造成高校很多儀器設備運行困難的原因。很多儀器設備購買前3年幾乎不會出現什么問題,3年以后便會出現很多問題,有時甚至因為沒有錢維修,儀器被擱置幾個月;像核磁和質譜這樣的高端儀器設備都比較“嬌氣”,維護費用也隨之增加,如一臺核磁儀器每年僅液氦的使用就需花費十幾萬。馮金生教授希望國家除了能夠支持購買儀器設備外,還能不斷提供后期儀器維護的費用。
馮金生教授還認為,高校大型分析儀器應需要有專人進行管理和維護。大型儀器共享之后,如沒有專業人員管理維護,損壞的頻率非常高,儀器運轉效率很差。進口大型設備往往只能讓儀器公司的維修工程師上門,眾所周知,儀器配件、工時費和出場費都是很大的一筆費用。
提高用戶對國內分析儀器的信心
對于國產儀器的現狀,馮金生教授表示:首先國產儀器的設備質量必須做到沒有問題,這樣就能被用戶使用,只有先被市場接受今后才能在技術上有突破。其次,國產儀器要想在國內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除了要在技術上下狠下功夫之外,要特別注重售后服務,提高用戶的信心,這樣才能讓產品打進市場。這就好比在80年代買一臺電腦,大家一定會想著買一臺進口的,而現在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都能接受聯想等國內的品牌電腦, 質量和耐用性已經得到認可。其實,國外儀器的維修費用高是個缺點,他們的工程師啥都沒干,出場費就得1200元,工時費每小時200元,配件大多不是兼容的標準件,而是廠家自己專門定做的,收費極其昂貴。國產儀器在此方面要抓住機遇,首先質量讓大家放心,其次在售后上讓客戶更滿意。對于國家近年來投資加大對國產儀器研發的支持,馮金生教授希望,最后要解決關鍵部件的問題,而不要最后支持的項目都是從國外買來部件、零件組裝。這樣的國家項目支持就是浪費了納稅人的錢。
分析化學工作者永遠都不會失業
談到對現在年輕的分析工作者的期望,馮金生教授表示,自己在國內讀有機化學,到了德國轉行做分析化學發現很順利,因為有機化學打下的基礎對今后的分析工作非常有幫助,所以要想做好分析化學工作,打好基礎、了解物質結構原理、儀器原理非常重要。馮老師用一段非常鼓舞人心的話做結尾:“有些人說分析化學是為別的學科做服務,但是能為別人做好服務也是不容易的,同時也是非常快樂的。幫助別人解決了問題,很有成就感,會比較快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同時還有個有趣的現象,從事分析化學工作會面臨各種應用、各種樣品,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涉及面會越來越廣泛,可以說現在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分析化學。所以,不管經濟好與壞,分析化學工作者永遠不會失業。”--節選自《分析測試百科》
附錄:馮金生教授簡歷
馮金生 博士 現任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副院長1982年畢業于南開大學化學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同年分配到北京理工大學(原北京工業學院)化工系工作;
1995年赴德國學習和工作,1995-1998年在博蘭登堡工業大學(Brandenburgische Technische Universit?t Cottbus)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中心分析化學實驗室工作,從事環境有機污染物分析;
1999-2003年在博蘭登堡工業大學大氣化學研究所工作,從事云有機物分析;
2003年獲德國自然科學博士學位后回國,從事分析化學和實驗室管理工作。曾任北京理工大學西山實驗區副主任。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史權教授課題組招聘科研助理 2014-07-04
- 中國化學會首屆全國質譜分析研討會召開 2014-04-29
- 中科院化學所關波、郭瑾獲得北京納米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優秀管理員"獎勵 2014-01-28
- 表面高靈敏度光譜學國際研討會在天津大學舉行 2013-11-13
- 基金委重大科學儀器-化學與材料學科戰略研討會在大連化物所召開 201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