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哲南:我的目標當然是諾貝爾獎
2014-01-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物理學家組織網2014年1月9日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學華裔女科學家鮑哲南和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機械和材料工程學助理教授黃勁松領導的研究團隊,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運行最快的有機薄膜晶體管,證明了該技術在制造高清顯示設備以及透明電子設備上的巨大潛力,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8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鮑哲南的名字再次被關注。上次她的名字占據各大科技版面是在2013年5月,她領導的團隊發明了一種厚度比一美元鈔票還薄、形狀為郵票大小的心臟監視器。這臺心臟監視器外形類似一塊人類皮膚,在使用時被特制的黏合劑粘在手腕上,即可幫助醫生發現動脈硬化等心血管問題。
1970年11月出生于南京的鮑哲南,成長于一個科研之家,父親鮑希茂、母親陳慧蘭分別是南京大學物理系和化學系的教授。她曾就讀于南京十中(現金陵中學),中學時代就對理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87年如愿考取南京大學,進入化學系學習。憑借出色的成績和實驗能力,升入大三前的暑假她就進入南京大學化學系薛奇教授的高分子實驗室,參加科研工作。
1990年,鮑哲南移居美國,進入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學習,1991年考取芝加哥大學,在尚未獲得本科學位的情況下,她被破格錄取為該;瘜W系的公費研究生。導師是著名華裔高分子化學家于魯平,自此踏入了聚合物材料化學的迷人世界。
1995年鮑哲南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后進入貝爾實驗室,成為聚合物和有機材料部門的首席研究員,2001年她被貝爾實驗室聘為杰出研究員,這是該實驗室聘任研究人員的最高級別。在貝爾實驗室的8年中,她在納米電子學、有機晶體管等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的成果。
據統計,鮑哲南在有機薄膜晶體管領域發表的文章在1997~2007年得到2226次引用,在被引用最多的20名作者中排名第4;她是美國化學會評出的12名對本世紀化學產生重大影響的杰出女青年科學家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志評出的本世紀100位青年創新者之一,同時入選湯森路透集團2011年發布的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名人堂。
2004年,鮑哲南入職斯坦福。由于成績突出,獲得斯坦福大學工程教學女教師優秀獎,國際光學、光子學、影像學學術組織SPIE2007年歷中的12名SPIE婦女之一,美國納米技術發明獎50名學者之一。
鮑哲南自認不是一位天才,認為通向成功更多地是需要后天的努力。從事科研,她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不懈,決不放棄,永遠樂觀!
在斯坦福,她堅持走路上班。斯坦福大學為了減少校園內的汽車停車位的緊張狀況,提倡步行、騎自行車或公共交通上班。由于鮑哲南長期堅持走路上班,她被評為斯坦福大學校園“走路英雄”,為此,還將她的照片和留言制成明信片,并懸掛于斯坦福的校車之中。
作為一個女性,勢必要為家庭和孩子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但鮑哲南指出自己也正是因此獲得了快樂和激勵。她認為:女性科學家較少,會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鼓勵和支持。
鮑哲南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科學家。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貝爾實驗室:現代高科技的搖籃》一書作者閻康年,1998年拜訪貝爾實驗室總部時,與鮑哲南有過交談。閻康年曾經問:“你的目標是什幺?”
鮑哲南理所當然的回答令他感到驚訝:“當然是諾貝爾獎。”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斯坦福大學鮑哲南、天津大學王以軒《Science》:改變一小步,突破不可能 - 讓柔性電子設備兼具柔韌、更貼合 2022-03-25
- 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 張立群、鮑哲南、馬於光、房喻、馬光輝、冷勁松等當選 2021-11-18
- 南京大學張秋紅、賈敘東團隊/斯坦福鮑哲南教授合作《AFM》:超高柔韌性的水凝膠應用于熱致變色智能窗 2021-03-02
- 華南理工大學分子聚集發光研究團隊誠聘師資博士后 - 合作導師:秦安軍、趙祖金、胡蓉蓉、王志明、馮光雪、宋波 2025-05-21
- 天津大學史志遠教授團隊招聘科研助理 - 高分子化學、微凝膠/微囊泡/脂質體、酶包裹遞送載體、微流控 2024-12-17
- 西安交大張志成教授團隊招聘教授/特聘研究員/助理教授 - 高分子化學、介電高分子材料、鐵電壓電材料 2024-11-13
- 重慶大學尹志剛教授團隊 The Innovation/CEJ:基于聚電解質介電薄膜的低功耗有機晶體管及其柔性存儲器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