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日益短缺,以及傳統石油基塑料和化學纖維帶來的 “白色污染”,作為可再生、可降解的環保型生物新材料的“聚乳酸”,其優勢進一步凸顯,應用前景廣闊。
6月25日,同濟大學與上海新材料協會聯合主辦“2014聚乳酸產業應用技術發展高峰論壇”,百余位專家圍繞“聚乳酸改善生活”為主題,共同探討聚乳酸在生活相關領域,特別是衛生材料方面的應用,以引導、推動一批與人類日常生活關聯度較高的關鍵應用技術和重點項目,逐步替代石油基材料。
上海市科委秘書長馬興發,經信委重化產業處處長蔣瑋,中國化纖協會秘書長王玉萍,上海新材料協會秘書長呂家申,同濟大學校長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吳廣明,出席論壇并分別致辭,對“聚乳酸”這一同濟大學原創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成功實踐表示贊賞,認為它已成為高校產學研合作的典范。
論壇上,美國斯坦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吳唯民教授,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副院長郭建生教授,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副院長潘志娟教授,德國Sus Tech Consult總經理Bruno Rudnik,同濟大學納米與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長、上海同杰良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科學家任杰教授,分別發表主題講演,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作為生物質纖維優秀代表的聚乳酸纖維,其廣泛的應用領域及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
吳唯民教授在題為《從聚乳酸垃圾中回收能源和資源的構想》的講演中說,以聚乳酸為代表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正在許多領域中逐漸取代石油基的傳統塑料,在一些國家都有大量生產。過去20年,對聚乳酸廢棄物的處理主要集中在用好氧堆肥法,此法既不經濟也不適用。他提出,將聚乳酸廢棄物作為寶貴資源加以多層次回收利用,應是當前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方向。
任杰教授的演講題目是《聚乳酸,改變世界、改善生活》,他說,聚乳酸以木薯等富含淀粉的非糧農作物為原料,廢棄后完全可降解,是近年來開發研究最活躍、發展最快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現已成功開發應用于食品包裝、個人護理用品、家用紡織品、汽車內飾件、生物醫用材料等多個領域。隨著聚乳酸合成、改性及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聚乳酸上下游實現有效結合,聚乳酸產品正逐步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并終將以“綠色革命”結束“白色污染”。
不久前,由同濟大學、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經多年攻關自主研發、以聚乳酸為基材的無紡布和底膜,已成功應用于首款新型衛生巾。論壇當天,作為聚乳酸材料應用技術的示范,這一名為“愛加倍”的衛生巾產品發布。它綜合了化纖面層和全棉面層的優點,具有親膚、透氣、干爽、抑菌、天然零添加等優良性能,克服了傳統衛生巾的固有缺陷,同時廢棄后在堆肥情況下可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避免了廢棄的傳統衛生巾難于處理而持續造成的“白色污染”。
會場還展示了聚乳酸材料制作的餐具、薄膜、3D打印線材、無紡布、汽車內飾件等部分聚乳酸產品樣品。
上汽集團、紫江集團等一批同杰良公司合作企業的代表也出席了當天的論壇及發布會。
據介紹,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于2005年創立,位于楊浦區都市工業園區內。依靠同濟大學及多年打造的科研團隊,對聚乳酸的合成、改性應用以及規模化放大生產進行了深入研究,現已成為國內首家同時擁有聚乳酸制備技術、聚乳酸產業化技術、聚乳酸系列化改性技術及應用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公司下設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多維多天然纖維有限公司、上海貝睿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個子公司,分別負責聚乳酸基料的生產、聚乳酸纖維以及下游制品的銷售,其中馬鞍山公司已擁有年產萬噸級聚乳酸樹脂生產線。同杰良公司現已與上下游多個企業形成了聚乳酸制品的產業聯盟。
- 青科大烏皓/段詠欣/張建明Macromolecule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纖維素納米晶在聚乳酸對映體共混物中選擇性成核機制研究 2025-03-05
- 寧波材料所汪龍/川大楊偉 Macromolecules:具有可控泡孔尺寸的超韌聚乳酸共混物泡沫 2024-11-12
- 南開大學史偉超課題組 Macromolecules:揭示手性調控聚乳酸的液-液相分離和結晶的熱力學機制 2024-09-18
- 華東師大張利東教授團隊 AHM:新型醫療器械 - 可降解且具有梯度硬度的水凝膠介入導管 2025-04-30
- 吉大孫俊奇、李懿軒團隊 Carbohyd. Polym.:用于無害化處理柔性印刷電路板的高穩定性、可循環與可降解的可逆交聯水塑料 2025-04-12
- 清華大學楊睿教授團隊 JCP:高效準確預測PBAT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使用壽命 2025-03-19
- 2019國際生物基材料技術與應用論壇在寧波召開 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