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全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yemC9JYex6bMRzyiqHtWTg
2023年8月8-11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化學會纖維素專業委員會、貴州大學共同承辦的“中國化學會第三屆全國纖維素學術研討會”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Bio-road團隊部分老師和同學參與了此次會議。
Bio-Road團隊參會人員合影,左起:葉雅欣(2021級研究生)、王義鑫(2021級研究生)、史正慧(2021級研究生)、陳哲暢(2021級研究生)、陸飛(團隊老師)、熊麗(2021級研究生)、管鵬鵬(2022級研究生)、袁彩杰(2021級研究生)
大會以“創新纖維素高效利用,助推雙碳目標實現”為主題,旨在交流和討論纖維素科學與技術相關領域的前沿及最新進展,圍繞纖維素及可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在新時代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展示我國纖維素科學與技術的最新研究和發展趨勢,討論實現纖維素及可再生資源高效利用的核心和前言問題,有效推進纖維素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為國內從事相關領域的科技、教育、產業人員和廣大青年學子提供學術與技術交流平臺,促進科研發展與成果轉化。
本次研討會參會人數達800余人,會議共安排大會報告7個,主旨報告59個,邀請報告98個,口頭報告161個,墻報展示169篇。本次會議創新會議組織模式,在傳統墻報展示的基礎上,設立了“育人育才”研究生口頭報告分會。內容涵蓋纖維素基材料的結構和應用,納米纖維素的基礎理論和功能,纖維素的高效綠色轉化,木質素分離、結構、改性以及應用,其他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天然高分子功能/智能材料與器件、纖維素化學品、纖維素再生材料工業論壇以及育人育才研究生論壇等專題。
團隊成員史正慧在“天然高分子功能/智能材料與器件”分會場作報告
在天然高分子功能/智能材料與器件分會場,團隊成員史正慧以“一種靶向復雜出血創面的智能止血材料”為題作分會場報告。

相關研究:由自然災害、事故等引起的急性大出血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大規模傷亡事件,及時有效地止血是首要關注的問題。目前,大多數止血材料(納米片/納米纖維片、海綿、織物、凝膠或流動液體)主要應用于淺表血管損傷的止血,而難以有效控制深、窄、隱蔽或不可壓縮的傷口出血,原因是止血材料無法精確接觸/遞送/穿透這些出血部位。因此,復雜出血傷口的靶向止血仍然存在挑戰。
為解決上述問題,團隊成員史正慧介紹了一種靶向復雜出血創面的智能止血材料,該止血材料通過外部磁場的刺激能夠獲得定向驅動力,實現“逆血流而上”,靶向創面內部的出血點,并由止血材料快速觸發血液的凝固效應,協同人體的凝血機制,實現出血創面的高效止血。這種智能止血材料有望用于下一代臨床止血材料的設計。
智能止血材料在兔股動脈出血模型的止血實驗中效果顯著,可在152 s內控制出血,這是使用磁性Fe3O4進行止血材料遞送的首次嘗試。(相關成果發表在化學工程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響因子:15.1;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1.130916)
團隊成員王義鑫的研究入選大會墻報在會場
團隊成員王義鑫的研究入選大會墻報,介紹了一種三明治狀纖維/海綿敷料,可持續引流滲出液,以維持傷口適度濕潤微環境。
相關研究:敷料在保護創面、提供合適的微環境以促進傷口愈合方面起著關鍵作用。過多的滲出液易使傷口過度水化,干擾細胞增殖,從而阻礙愈合過程。因此,迫切需要設計能夠持續除去過量滲出液同時保持傷口潤而不濕的理想微環境的通用新型敷料。
受毛細作用和蒸騰作用的啟發,團隊成員王義鑫展示了一種三明治狀纖維/海綿敷料,可持續引流滲出液,以維持傷口適度濕潤微環境。采用冷凍干燥法整合三層結構制備。疏水性絲素纖維膜作為與皮膚直接接觸的一側;高吸水性殼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海綿提供泵送作用作為第二層;表層由負載有氧化石墨烯的親水性醋酸纖維素膜構成。通過調整絲素蛋白的二級結構以調節流體輸送能力,并利用氧化石墨烯的光熱效應保證滲出液的連續蒸發。動物實驗表明SSCG復合敷料相較商業敷料具有更好的促愈效果。
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影響因子:8.2;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3.127000
通過此次會議,Bio-road成員對纖維素再生材料的改性、再生應用以及發展前景和趨勢有了更深的認識。在新形勢下,Bio-Road全體成員將結合纖維素的特性,秉承創新發展的科研精神,結合研究方向,不斷刻苦鉆研,促進纖維素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進一步應用與發展。